[1] |
刘夫锋,范玉波,刘珍,白姝. ZAβ3和Aβ16-40亲和作用的分子机理解析[J]. 物理化学学报, 2017, 33(9): 1905 -1914 . |
[2] |
曹静思,陈飞武. 完全活性空间组态相互作用能量的拟合和外推[J]. 物理化学学报, 2017, 33(6): 1130 -1139 . |
[3] |
颜稔,赖璐,许子强,蒋风雷,刘义. 量子点与蛋白质相互作用热力学[J]. 物理化学学报, 2017, 33(12): 2377 -2387 . |
[4] |
侯静菲,杨延莲,王琛. 纳米材料-蛋白质界面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J]. 物理化学学报, 2017, 33(1): 63 -79 . |
[5] |
李松,刘夫锋,余林玲,赵彦娇,董晓燕. 硫黄素T对淀粉样β-蛋白质40聚集成核动力学的双重影响[J]. 物理化学学报, 2016, 32(6): 1391 -1396 . |
[6] |
叶青,胡仁,周剑章,叶艺文,许朝曦,林昌健,林种玉. BSA与羟磷灰石相互吸附的FTIR-ATR光谱[J]. 物理化学学报, 2016, 32(2): 565 -572 . |
[7] |
余大启, 涂豫海, 来鲁华. 细菌化学趋向性受体聚集体的相互作用[J]. 物理化学学报, 2014, 30(7): 1347 -1353 . |
[8] |
白姝, 常颖, 刘小娟, 刘夫锋. 海藻糖和氨基酸之间相互作用的分子动力学模拟[J]. 物理化学学报, 2014, 30(7): 1239 -1246 . |
[9] |
李咏, 周玮, 代志军, 陈渊, 王志明, 袁哲明. 基于序列特征筛选与支持向量回归预测蛋白质折叠速率[J]. 物理化学学报, 2014, 30(6): 1091 -1098 . |
[10] |
许先进, 苏计国, 刘斌, 李春华, 谭建军, 张小轶, 陈慰祖, 王存新.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4,4’-DDE和CB-153的反向虚拟筛选[J]. 物理化学学报, 2013, 29(10): 2276 -2285 . |
[11] |
王攀文, 龚新奇, 李春华, 陈慰祖, 王存新. 蛋白质表面模块划分及其在结合位点预测中的应用[J]. 物理化学学报, 2012, 28(11): 2729 -2734 . |
[12] |
黄永棋, 康雪, 夏斌, 刘志荣. Mpro-C蛋白三维结构域交换的机理: 来自分子模拟的线索[J]. 物理化学学报, 2012, 28(10): 2411 -2417 . |
[13] |
黄阳玉, 阳秀凤, 李昊田, 纪晓峰, 程洪礼, 赵蕴杰, 郭大川, 李林, 刘士勇. 蛋白质-RNA相互作用界面预测与设计[J]. 物理化学学报, 2012, 28(10): 2390 -2400 . |
[14] |
张竹青. 全新设计蛋白质的折叠机制[J]. 物理化学学报, 2012, 28(10): 2381 -2389 . |
[15] |
张长胜, 来鲁华. 蛋白质相互作用预测、设计与调控[J]. 物理化学学报, 2012, 28(10): 2363 -238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