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高云燕,蔡温姣,欧植泽,马拖拖,倚娜,李志远. 咪唑修饰萘酰亚胺与DNA的作用及其细胞毒性[J]. 物理化学学报, 2019, 35(2): 230 -240 . |
[2] |
欧植泽,句宝龙,高云燕,王子超,黄干,钱一梦. 炔基配体对2, 6-双(N-乙基苯并咪唑)吡啶炔基铂(Ⅱ)配合物与G-四链体作用及抗癌活性的影响[J]. 物理化学学报, 2015, 31(12): 2386 -2394 . |
[3] |
朱慧, 王玫, 程伶俐, 朱融融, 孙晓宇, 姚思德, 吴庆生, 汪世龙. 水杨酸的光电离和光激发机理[J]. 物理化学学报, 2010, 26(01): 87 -93 . |
[4] |
张东东, 周立新. 含平面胺配体的反式二价钯配合物与DNA碱基的作用[J]. 物理化学学报, 2009, 25(12): 2551 -2557 . |
[5] |
陈锦灿, 陈兰美, 廖思燕, 郑康成. 抗癌性钌配合物[HL][trans-RuIIICl4L2](L=2-NH2-5-Me-STz)的水解机理[J]. 物理化学学报, 2009, 25(12): 2543 -2550 . |
[6] |
梅虎 刘丽 杨力 李建 闫宁 王琴. 原子类型电拓扑状态指数预测吲哚喹唑啉衍生物的抗癌性[J]. 物理化学学报, 2009, 25(04): 747 -751 . |
[7] |
钱力;沈勇;陈锦灿;郑康成 . 抗癌性吲哚喹唑啉衍生物3D-QSAR研究及其分子设计[J]. 物理化学学报, 2006, 22(11): 1372 -1376 . |
[8] |
陈锦灿;李俊;吴文娟;郑康成. 系列异构配合物Ru(azpy)2Cl)2的结构与抗癌活性[J]. 物理化学学报, 2006, 22(04): 391 -396 . |
[9] |
吴文娟;赖瑢;郑康成;云逢存. 抗癌性吲哚喹唑啉衍生物的定量构效关系[J]. 物理化学学报, 2005, 21(01): 28 -32 . |
[10] |
宋相志;刘广;章士伟. 分化诱导剂PMDH的合成及晶体结构[J]. 物理化学学报, 2002, 18(06): 545 -549 . |
[11] |
黄金陵;黄剑东;刘尔生;陈耐生. 酞菁配合物的结构与其光动力抗癌活性[J]. 物理化学学报, 2001, 17(07): 662 -671 . |
[12] |
嵇世山, 李增喜, 谭瑞琴, 陈志华, 曹立礼. 复合金属氧化物SrCoO3-δ氧非化学计量研究[J]. 物理化学学报, 1999, 15(07): 624 -628 . |
[13] |
李册, 王保怀, 李芝芬, 杨铭, 王夔. 环斑铂立体异构体与DNA的作用[J]. 物理化学学报, 1999, 15(05): 413 -419 . |
[14] |
李刚, 罗来斌, 陈慧兰, 傅少伟, 张淑仪. 光声量热法测定辅酶B12光解的焓变和体积变化[J]. 物理化学学报, 1998, 14(07): 615 -619 . |
[15] |
韩公社,阎隆飞,王保怀,张有民. 微管蛋白聚合及其与紫杉醇作用的量热学研究[J]. 物理化学学报, 1997, 13(11): 969 -97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