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冯诗语, 路皓, 刘泽坤, 刘亚辉, 李翠红, 薄志山. 通过非共价构象锁定和端基工程策略设计高效率的A-D-A型稠环电子受体[J]. 物理化学学报, 2019, 35(4): 355 -360 . |
[2] |
黄斌,代钰,班鑫鑫,蒋伟,张兆杭,孙开涌,林保平,孙岳明. 基于三苯胺/二苯砜的热激活延迟荧光材料[J]. 物理化学学报, 2015, 31(8): 1621 -1628 . |
[3] |
杨文静,张玉瑾,王传奎. 基于4-氨基-1, 8萘酰亚胺的双光子荧光H2S探针光学性质与响应机理分析[J]. 物理化学学报, 2015, 31(12): 2303 -2309 . |
[4] |
崔俐丽, 周丹红, 李苗苗. 红移型Cu(II)离子比率荧光探针的光物理性质[J]. 物理化学学报, 2013, 29(04): 745 -753 . |
[5] |
刘晓婷, 郭景富, 安迪, 王丹, 任爱民, 封继康. 二吡唑铝化合物双光子吸收性质的理论研究[J]. 物理化学学报, 2011, 27(10): 2303 -2310 . |
[6] |
刘小君, 王宁, 程浩. 局域和长程杂化密度泛函研究推拉结构有机发光分子[J]. 物理化学学报, 2011, 27(07): 1640 -1646 . |
[7] |
欧阳密, 项文勤, 张玉建, 金燕仙, 张诚. D-A结构的9,9-二芳基芴类发光材料的合成、表征及性能[J]. 物理化学学报, 2011, 27(06): 1516 -1524 . |
[8] |
陈奔, 何荣, 幸李明. 3-吡咯烷基苯并蒽酮的电子结构和光谱性质[J]. 物理化学学报, 2010, 26(09): 2515 -2522 . |
[9] |
张联齐, 张宝文, 曹怡. 5位芘取代的三芳基吡唑啉化合物的光物理行为[J]. 物理化学学报, 1999, 15(10): 911 -917 . |
[10] |
林丽榕,江云宝,黄贤智,陈国珍. 甲基化的β-环糊精与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胺的相互作用[J]. 物理化学学报, 1997, 13(08): 747 -751 . |
[11] |
陈懿,吴世康. 室温下非极性溶剂中氧鎓盐的定域激发[J]. 物理化学学报, 1996, 12(05): 456 -459 . |
[12] |
陈懿,吴世康. 某些结构受阻氧鎓盐的吸收和荧光[J]. 物理化学学报, 1995, 11(10): 916 -920 . |
[13] |
汪鹏飞, 岳志军, 吴世康. 交叉共轭型烯酮化合物分子内的电荷转移[J]. 物理化学学报, 1994, 10(11): 1020 -1025 . |
[14] |
汪鹏飞, 吴世康. 4'-N,N-二甲氨基黄酮类衍生物的发光行为研究[J]. 物理化学学报, 1994, 10(08): 744 -749 . |
[15] |
田禾. 天线若丹明染料分子内能量与电荷传递的研究[J]. 物理化学学报, 1994, 10(03): 193 -19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