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曹傲能. 蛋白质结构的“限域下最低能量结构片段”假说与蛋白质进化的“石器时代”[J]. 物理化学学报, 2020, 36(1): 1907002 -0 . |
[2] |
袁康,周雪,杜建忠. 基于多肽和温敏聚合物的光交联囊泡的制备及表征[J]. 物理化学学报, 2017, 33(4): 656 -660 . |
[3] |
叶青,胡仁,周剑章,叶艺文,许朝曦,林昌健,林种玉. BSA与羟磷灰石相互吸附的FTIR-ATR光谱[J]. 物理化学学报, 2016, 32(2): 565 -572 . |
[4] |
梁菊, 来丹玉, 吴文澜, 李国芝, 李军波, 方财林. 三条两亲性多肽的自组装行为及酸敏特性[J]. 物理化学学报, 2015, 31(4): 722 -728 . |
[5] |
孙建波,夏玉琼,于秋红,梁德海. 多肽诱导的巨型脂质体出芽和泄露行为[J]. 物理化学学报, 2015, 31(10): 1985 -1990 . |
[6] |
张青青, 姚其正, 张生平, 毕乐明, 周之光, 张骥. 靛玉红类CDK1抑制剂的同源模建、分子对接及3D-QSAR研究[J]. 物理化学学报, 2014, 30(2): 371 -381 . |
[7] |
丁俊杰, 丁晓琴, 李大禹, 潘里, 陈冀胜. ω-芋螺毒素的定量构效关系与虚拟筛选[J]. 物理化学学报, 2014, 30(11): 2157 -2167 . |
[8] |
韩娜, 袁哲明, 陈渊, 代志军, 王志明. 基于高维特征非线性筛选的HLA-A*0201限制性CTL表位预测[J]. 物理化学学报, 2013, 29(09): 1945 -1953 . |
[9] |
陈琛, 储艳秋, 戴新华, 方向, 丁传凡. 缓激肽多肽片段间非共价作用的质谱研究[J]. 物理化学学报, 2013, 29(06): 1336 -1343 . |
[10] |
董晓燕, 都文婕, 刘夫锋. 多肽抑制剂抑制淀粉质多肽42构象转换的分子动力学模拟和结合自由能计算[J]. 物理化学学报, 2012, 28(11): 2735 -2744 . |
[11] |
陈战. 隐藏高分子界面及生物界面分子结构的和频振动光谱研究[J]. 物理化学学报, 2012, 28(03): 504 -521 . |
[12] |
刘夫锋, 董晓燕, 孙彦. 海藻糖抑制淀粉质多肽42构象转变的分子动力学模拟[J]. 物理化学学报, 2010, 26(06): 1643 -1650 . |
[13] |
刘平, 邢国文, 李宣文, 叶蕴华. 四种蛋白水解酶在不同分子筛上的吸附固定[J]. 物理化学学报, 2010, 26(04): 1113 -1118 . |
[14] |
邓益斌, 胡炳文, 周平. 类蜘蛛丝聚合物结构及分子运动的固体核磁共振研究[J]. 物理化学学报, 2009, 25(07): 1427 -1433 . |
[15] |
孙倪悦 陆涛 陈亚东 郝兰虎 许岩 李瑞君. 3D-QSAR和分子对接研究吲哚咔唑类细胞周期蛋白激酶抑制剂的选择性[J]. 物理化学学报, 2009, 25(04): 645 -65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