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潘弘毅, 李泉, 禹习谦, 李泓. 多空间尺度下的金属锂负极表征技术[J]. 物理化学学报, 2021, 37(1): 2008091 - . |
[2] |
乔成芳,吕磊,许文风,夏正强,周春生,陈三平,高胜利. 三维无溶剂含能Ag-MOF的制备、热分解动力学及爆炸性能[J]. 物理化学学报, 2020, 36(6): 1905085 - . |
[3] |
张明, 赵凤起, 杨燕京, 李辉, 张建侃, 马文喆, 高红旭, 李娜. 两种形貌纳米Fe2O3对TKX-50热分解的催化性能研究[J]. 物理化学学报, 2020, 36(6): 1904027 - . |
[4] |
张婷,李翠翠,王伟,郭兆琦,庞爱民,马海霞. 三维氧化铁/石墨烯的构建及其对CL-20的热分解性能的影响[J]. 物理化学学报, 2020, 36(6): 1905048 - . |
[5] |
苗静,郭睿凤,刘志宏. BaO∙4B2O3∙5H2O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其对聚丙烯阻燃性能的热分解动力学方法评价[J]. 物理化学学报, 2020, 36(6): 1905052 - . |
[6] |
王海鹏,官自超,王霞,金飘,许慧,陈丽芳,宋光铃,杜荣归. ZnSe/MoO3/TiO2复合膜的制备及其光生阴极保护效应[J]. 物理化学学报, 2019, 35(11): 1232 -1240 . |
[7] |
任春醒,李晓霞,郭力. CL-20热分解反应机理的ReaxFF分子动力学模拟[J]. 物理化学学报, 2018, 34(10): 1151 -1162 . |
[8] |
彭莉娟,姚倩,王静波,李泽荣,朱权,李象远. RDX及其衍生物高温热解的反应分子动力学模拟[J]. 物理化学学报, 2017, 33(4): 745 -754 . |
[9] |
于海洋,王昉,刘其春,马青玉,顾正桂. 新型丝素蛋白膜的结构和热分解动力学机理[J]. 物理化学学报, 2017, 33(2): 344 -355 . |
[10] |
靳成伟,王叶,宿素玲,张建军. 3, 4-二乙氧基苯甲酸与2, 2'-联吡啶三元稀土配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及热化学性质[J]. 物理化学学报, 2016, 32(9): 2232 -2240 . |
[11] |
熊文慧,张文超,俞春培,沈瑞琪,程佳,叶家海,秦志春. 多孔纳米CoFe2O4的制备及其对高氯酸铵的热分解催化性能[J]. 物理化学学报, 2016, 32(8): 2093 -2100 . |
[12] |
杨镇,何远航. 八硝基立方烷高温热分解分子动力学模拟[J]. 物理化学学报, 2016, 32(4): 921 -928 . |
[13] |
霍建霞,宋素伟,靳成伟,任宁,耿丽娜,张建军. 配合物[Eu(4-MOBA)3(terpy)(H2O)]2的合成、表征、热分解机理及性质[J]. 物理化学学报, 2016, 32(4): 901 -906 . |
[14] |
任中华, 陆跃翔, 袁航, 王哲, 于波, 陈靖. 常压微等离子体阳极与离子溶液界面的电荷转移反应[J]. 物理化学学报, 2015, 31(7): 1215 -1218 . |
[15] |
李文有, 贺蕴秋, 李一鸣. 电化学法制备部分还原氧化石墨烯薄膜及其光电性能[J]. 物理化学学报, 2015, 31(3): 457 -46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