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覃方红, 万婷, 邱江源, 王一惠, 肖碧源, 黄在银. 基于光微热量-荧光光谱联用技术研究光催化热力学和动力学的温度效应[J]. 物理化学学报, 2020, 36(6): 1905087 - . |
[2] |
汤焕丰,黄在银,肖明. 立方体纳米Cu2O表面热力学函数的粒度及温度效应[J]. 物理化学学报, 2016, 32(11): 2678 -2684 . |
[3] |
潘姗姗,王黎明. 羟基自由基引发的邻二甲苯大气氧化机理[J]. 物理化学学报, 2015, 31(12): 2259 -2268 . |
[4] |
胡仁志, 谢品华, 张群, 司福祺, 陈旸. C2(a3Пu)自由基与含硫小分子反应的温度效应[J]. 物理化学学报, 2014, 30(5): 797 -802 . |
[5] |
谢丹华, 赵剑曦, 刘琳, 游毅, 魏西莲. 一个高粘弹的阴离子蠕虫胶束体系[J]. 物理化学学报, 2013, 29(07): 1534 -1540 . |
[6] |
胡仁志, 谢品华, 张群, 司福祺, 陈旸. C2(X1Σg+)自由基与不饱和碳氢化合物反应的温度效应[J]. 物理化学学报, 2013, 29(04): 683 -688 . |
[7] |
宋洪娟, 张梦颖, 孙秀欣, 孙世玲, 仇永清. 6,12-二乙炔基茚并[1,2-b]芴系列衍生物的非线性光学性质[J]. 物理化学学报, 2012, 28(12): 2839 -2844 . |
[8] |
申剑磊, 杨新国, 黄燎, 沈启立, 刘振辉, 张凤菊. 新型三嗪桥连的双1,8-萘酰亚胺衍生物的合成及其光物理行为[J]. 物理化学学报, 2012, 28(08): 1992 -1999 . |
[9] |
张文英, 马静, 袁帅, 舒坤贤, 豆育升. π堆积的腺嘌呤-胸腺嘧啶体系激发态电荷转移和无辐射失活的半经典动力学模拟[J]. 物理化学学报, 2012, 28(07): 1676 -1682 . |
[10] |
王健, 张福俊, 徐征, 王永生. 蓝色磷光材料FIrpic的发光特性[J]. 物理化学学报, 2012, 28(04): 949 -956 . |
[11] |
胡仁志, 张群, 陈旸. C2(a3Πu)自由基与若干不饱和碳氢化合物反应的温度效应[J]. 物理化学学报, 2010, 26(10): 2619 -2624 . |
[12] |
默丽欣;曾艳丽;张雪英;郑世钧;孟令鹏. BH4中性分子和离子结构的量子拓扑研究[J]. 物理化学学报, 2007, 23(01): 120 -123 . |
[13] |
王文清;闵玮;龚. 手性氨基酸分子的温度诱导相变——自发对称性破缺与复原[J]. 物理化学学报, 2005, 21(10): 1186 -1194 . |
[14] |
王文清;龚;姚楠. 分子手性的温度效应:D-丙氨酸的变温X衍射和中子衍射研究[J]. 物理化学学报, 2005, 21(07): 774 -781 . |
[15] |
陆冬云;温浩;刘会洲;许志宏. 球形嵌段共聚物胶束的温度效应[J]. 物理化学学报, 2004, 20(01): 38 -4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