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华广斌, 樊晏辰, 张千帆. 计算模拟在锂金属负极研究中的应用[J]. 物理化学学报, 2021, 37(2): 2008089 -0 . |
[2] |
任宁,王昉,张建军,郑新芳. 热分析动力学研究方法的新进展[J]. 物理化学学报, 2020, 36(6): 1905062 -0 . |
[3] |
徐来强,李佳阳,刘城,邹国强,侯红帅,纪效波. 无机钠离子电池固体电解质研究进展[J]. 物理化学学报, 2020, 36(5): 1905013 -0 . |
[4] |
胡益民, 韩杰, 郭荣.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Brij 30诱导离子液体型表面活性剂C16imC8Br蠕虫状胶束向凝胶的转变[J]. 物理化学学报, 2020, 36(10): 1909049 -0 . |
[5] |
蒋江民,聂平,董升阳,吴宇婷,张校刚. 预嵌锂用穿孔集流体对锂离子电容器电化学性能的影响[J]. 物理化学学报, 2017, 33(4): 780 -786 . |
[6] |
谢永敏,王晓强,刘江,余长林. 管式电解质支撑型直接碳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浸渍法制备及电性能[J]. 物理化学学报, 2017, 33(2): 386 -392 . |
[7] |
李嫣婷,刘新敏,田锐,丁武泉,修维宁,唐玲玲,张静,李航. 一种评估阳离子交换吸附活化能的方法[J]. 物理化学学报, 2017, 33(10): 1998 -2003 . |
[8] |
孔令明,祝宝林,庞先勇,王贵昌. 氧缺陷TiO2-B作为可充电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第一性原理研究[J]. 物理化学学报, 2016, 32(3): 656 -664 . |
[9] |
尹瑞丽,陈利平,陈网桦,吴珂,张彩星,李焓,于诚. 两种量热模式下物质热分解的动力学补偿效应[J]. 物理化学学报, 2016, 32(2): 391 -398 . |
[10] |
余亮,于方永,苑莉莉,蔡位子,刘江,杨成浩,刘美林. 银基陶瓷复合电极的电性能及其在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中的应用[J]. 物理化学学报, 2016, 32(2): 503 -509 . |
[11] |
刘兴蕊,严会娟,王栋,万立骏. 单晶硅片负极界面形貌的原位AFM探测[J]. 物理化学学报, 2016, 32(1): 283 -289 . |
[12] |
韩永,徐倩,鞠焕鑫,朱俊发. Ni在ZrO2(111)薄膜表面的生长、电子结构及热稳定性[J]. 物理化学学报, 2015, 31(11): 2151 -2157 . |
[13] |
李静,陈丽珍,王建龙,兰贯超,侯欢,李满. 合成黑索今中副产物3, 5-二硝基-1-氧-3, 5-二氮杂环己烷的晶体结构及热分解动力学[J]. 物理化学学报, 2015, 31(11): 2049 -2056 . |
[14] |
于在璐, 谢鹏飞, 唐幸福, 乐英红, 华伟明, 高滋. 焙烧温度对MnOx-CeO2-WO3-ZrO2催化剂上NH3选择性还原NO的影响[J]. 物理化学学报, 2014, 30(6): 1175 -1179 . |
[15] |
王冠男, 陈礼敏, 郭园园, 付名利, 吴军良, 黄碧纯, 叶代启. 铬助剂对Cu/ZrO2/CNTs-NH2催化剂催化CO2加氢合成甲醇性能的影响[J]. 物理化学学报, 2014, 30(5): 923 -93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