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张继宏, 钟地长, 鲁统部. 钴(Ⅱ)基分子配合物用于光催化二氧化碳还原[J]. 物理化学学报, 2021, 37(5): 2008068 -0 . |
[2] |
谢安, 潘中华, 骆耿耿. 一类受生物启发的双膦双硒镍配合物的合成及其电催化产氢性能[J]. 物理化学学报, 2021, 37(3): 1910058 -0 . |
[3] |
涂昆芳, 李广, 姜艳霞. 温度对乙醇电催化氧化的影响[J]. 物理化学学报, 2020, 36(8): 1906026 -0 . |
[4] |
覃方红, 万婷, 邱江源, 王一惠, 肖碧源, 黄在银. 基于光微热量-荧光光谱联用技术研究光催化热力学和动力学的温度效应[J]. 物理化学学报, 2020, 36(6): 1905087 -0 . |
[5] |
孙万军,林军奇,梁向明,杨峻懿,马宝春,丁勇. 基于立方烷结构的分子催化剂在光催化水氧化中的研究进展[J]. 物理化学学报, 2020, 36(3): 1905025 -0 . |
[6] |
秦妍妍, 佘鹏飞, 郭颂, 黄晓萌, 刘淑娟, 赵强, 黄维. 四卤化锰(Ⅱ)配合物的结构调控及力致发光性能[J]. 物理化学学报, 2020, 36(1): 1907078 -0 . |
[7] |
曹丹丹, 吕荣, 于安池. 高光学质量氮化碳薄膜的制备和表征[J]. 物理化学学报, 2019, 35(4): 442 -450 . |
[8] |
王士昭, 李维军, 俞越, 刘进, 张诚. 具有聚集诱导发光特性的新型铂(Ⅱ)金属配合物及其光激发的自敏化氧化反应[J]. 物理化学学报, 2019, 35(11): 1276 -1281 . |
[9] |
刘新科,王佳乐,许楚瑜,罗江流,梁迪斯,岑俞诺,吕有明,李治文. 单层,少层和块状WS2薄膜中声子位移随温度的变化[J]. 物理化学学报, 2019, 35(10): 1134 -1141 . |
[10] |
余康,田翠翠,李霞,廖学品,石碧. 儿茶素-稀土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抗菌活性[J]. 物理化学学报, 2018, 34(5): 543 -550 . |
[11] |
尹玥琪,蒋梦绪,刘春光. Keggin型多酸负载的单原子催化剂(M1/POM, M = Ni, Pd, Pt, Cu, Ag, Au, POM = [PW12O40]3-)活化氮气分子的密度泛函理论计算研究[J]. 物理化学学报, 2018, 34(3): 270 -277 . |
[12] |
刘甜,黎军,刘维佳,朱育丹,陆小华. 简单的配体改变调控钌配合物催化还原CO2的活性:硼基配体的对位效应和Ru―H键的性质[J]. 物理化学学报, 2018, 34(10): 1097 -1105 . |
[13] |
尹璐,梁程,陈可先,赵琛烜,姚加,李浩然. 含TEMPO配合物的合成、表征、谱学性质及光猝灭机理[J]. 物理化学学报, 2017, 33(7): 1390 -1398 . |
[14] |
莫周胜,秦玉才,张晓彤,段林海,宋丽娟. 环己烯对噻吩在CuY分子筛上吸附的影响机制[J]. 物理化学学报, 2017, 33(6): 1236 -1241 . |
[15] |
于海洋,王昉,刘其春,马青玉,顾正桂. 新型丝素蛋白膜的结构和热分解动力学机理[J]. 物理化学学报, 2017, 33(2): 344 -35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