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郭亚, 金飘, 邵敏华, 董士刚, 杜荣归, 林昌健. 基于癸二酸二异辛酯的环保型复合缓蚀剂对钢筋的缓蚀效应[J]. 物理化学学报, 2022, 38(4): 2003033 - . |
[2] |
黄凡洋, 揭育林, 李新鹏, 陈亚威, 曹瑞国, 章根强, 焦淑红. 锂金属负极的可逆性与沉积形貌的关联[J]. 物理化学学报, 2021, 37(1): 2008081 - . |
[3] |
SCHLERETH Andrew,NOOMUNA Panae,GAO Pei. 应用纳米球刻蚀法在自组装膜修饰的硅表面生成中尺度的网状蛋白层[J]. 物理化学学报, 2017, 33(4): 810 -815 . |
[4] |
周家栋,董依慧,张帅辉,赵元元,郭小飞,陆小华,王昌松. 高覆盖率氟代癸基三氯硅烷自组装单分子膜的制备[J]. 物理化学学报, 2016, 32(5): 1221 -1226 . |
[5] |
刘兴蕊,严会娟,王栋,万立骏. 单晶硅片负极界面形貌的原位AFM探测[J]. 物理化学学报, 2016, 32(1): 283 -289 . |
[6] |
王太杨,邹长军,李代禧,陈正隆,刘圆,李小可,李明. 环糊精包合有机磷酸作为缓蚀剂的理论研究[J]. 物理化学学报, 2015, 31(12): 2294 -2302 . |
[7] |
王健, 王绍青. 铝合金表面电偶腐蚀与电子功函数的关系[J]. 物理化学学报, 2014, 30(3): 551 -558 . |
[8] |
李娜, 陈曦, 薛其坤. 原子力显微镜中化学成键对力的贡献[J]. 物理化学学报, 2014, 30(2): 205 -209 . |
[9] |
李向红, 谢小光. 嘧啶衍生物对钢在盐酸溶液中的缓蚀作用[J]. 物理化学学报, 2013, 29(10): 2221 -2231 . |
[10] |
朱齐荣, 李慧琴, 李宁, 柴静, 高润纲, 梁齐. 石墨烯的纳米摩擦与磨损性质[J]. 物理化学学报, 2013, 29(07): 1582 -1587 . |
[11] |
孙磉礅, 米思奇, 游靖, 余吉良, 胡松青, 刘新泳. 苯并咪唑类缓蚀剂的HQSAR研究及分子设计[J]. 物理化学学报, 2013, 29(06): 1192 -1200 . |
[12] |
阮红梅, 董泽华, 石维, 陈东初. 基于电化学噪声研究缓蚀剂对AA6063铝合金点蚀的影响[J]. 物理化学学报, 2012, 28(09): 2097 -2107 . |
[13] |
杨榕杰, 郭亚, 唐方苗, 王小平, 杜荣归, 林昌健. 模拟混凝土孔隙液中D-葡萄糖酸钠复合缓蚀剂对钢筋的阻锈作用[J]. 物理化学学报, 2012, 28(08): 1923 -1928 . |
[14] |
李密, 刘连庆, 席宁, 王越超, 董再励, 肖秀斌, 张伟京. 基于AFM的药物刺激前后淋巴瘤活细胞的形貌及弹性的变化[J]. 物理化学学报, 2012, 28(06): 1502 -1508 . |
[15] |
陈洪, 吴晓艳, 叶仲斌, 韩利娟, 罗平亚. 疏水缔合聚丙烯酰胺在盐水中的自组装行为[J]. 物理化学学报, 2012, 28(04): 903 -90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