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王丹,丁迅雷,廖珩璐,戴佳钰. 单个金或银原子掺杂的氧化钒团簇上的甲烷活化反应[J]. 物理化学学报, 2019, 35(9): 1005 -1013 . |
[2] |
王庆庆, 王锦玲, 姜胜祥, 李平云. 溶胶-凝胶法设计与制备金属及合金纳米材料的研究进展[J]. 物理化学学报, 2019, 35(11): 1186 -1206 . |
[3] |
王恒伟,路军岭. 原子层沉积:一种多相催化剂“自下而上”气相制备新策略[J]. 物理化学学报, 2018, 34(12): 1334 -1357 . |
[4] |
王俊,魏子栋. 非贵金属氧还原催化剂的研究进展[J]. 物理化学学报, 2017, 33(5): 886 -902 . |
[5] |
唐伟,王兢. 金属氧化物异质结气体传感器气敏增强机理[J]. 物理化学学报, 2016, 32(5): 1087 -1104 . |
[6] |
周立,朱俊,徐亚峰,邵志鹏,张旭辉,叶加久,黄阳,张昌能,戴松元. 绝缘氧化物包覆对钙钛矿太阳电池性能及界面电荷复合动力学的影响[J]. 物理化学学报, 2016, 32(5): 1207 -1213 . |
[7] |
李婷,龙志辉,张道洪. Fe2O3/rGO纳米复合物的制备及其储锂和储钠性能[J]. 物理化学学报, 2016, 32(2): 573 -580 . |
[8] |
聂望欣,邹秀晶,汪学广,丁伟中,鲁雄刚. 介孔γ-Al2O3负载的高分散Ni-Ce-Zr氧化物的制备及其二氧化碳甲烷化研究[J]. 物理化学学报, 2016, 32(11): 2803 -2810 . |
[9] |
武娜, 骆群, 吴振武, 马昌期. 电极界面缓冲层对P3HT:PC61BM太阳能电池热稳定性的影响[J]. 物理化学学报, 2015, 31(7): 1413 -1420 . |
[10] |
焦淑红, 徐东升, 许荔芬, 张晓光. 金属氧化物纳米材料的电化学合成与形貌调控研究进展[J]. 物理化学学报, 2012, 28(10): 2436 -2446 . |
[11] |
李朝晖, 刘平, 付贤智. 宽带隙p区金属氧化物/氢氧化物对苯的光催化降解[J]. 物理化学学报, 2010, 26(04): 877 -884 . |
[12] |
张胜红, 刘海超. 低碳烷烃选择氧化金属氧化物催化剂的结构与其催化性能的关系[J]. 物理化学学报, 2010, 26(04): 895 -907 . |
[13] |
朱荣淑;郭明新;欧阳峰. 单一金属氧化物同时催化去除碳颗粒和NOx[J]. 物理化学学报, 2009, 25(01): 131 -136 . |
[14] |
薛莉;贺泓. Co-M(M=La, Ce, Fe, Mn, Cu, Cr)复合金属氧化物催化分解N2O[J]. 物理化学学报, 2007, 23(05): 664 -670 . |
[15] |
马志芳;梁广川;梁金生. 碱土金属氧化物掺杂氧化铈基电解质材料中的晶格缺陷[J]. 物理化学学报, 2005, 21(06): 663 -66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