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刘强,韩永,曹云君,李小宝,黄武根,余毅,杨帆,包信和,李毅敏,刘志. 利用原位APXPS与STM研究H2在ZnO(10${\rm{\bar 1}}$0)表面的活化[J]. 物理化学学报, 2018, 34(12): 1366 -1372 . |
[2] |
黄丽丽,邵翔. CO与蜜勒胺自组装膜协同作用制备Au单原子及多原子物种[J]. 物理化学学报, 2018, 34(12): 1390 -1396 . |
[3] |
郭瑞,张嘉霖,赵宋焘,余小江,钟舒,孙硕,李震宇,陈伟. 基于全氟酞菁铜和碗烯双分子体系在银和石墨表面自组装行为的低温扫描隧道显微镜研究[J]. 物理化学学报, 2017, 33(3): 627 -632 . |
[4] |
袁鸿,张静,魏学红,方慧敏,袁世芳,吴立新. 基于铕取代多金属氧簇的手性发光液晶材料[J]. 物理化学学报, 2017, 33(2): 407 -412 . |
[5] |
顾高臣,李娜,张雪,侯士敏,王永锋,吴凯. 谢尔宾斯基三角分形结构的STM研究[J]. 物理化学学报, 2016, 32(1): 195 -200 . |
[6] |
王利,施宏,刘慧慧,邵翔,吴凯. Mo(001)表面的CaO(001)薄膜模型催化体系的STM研究[J]. 物理化学学报, 2016, 32(1): 183 -194 . |
[7] |
李建昌, 吴隽稚, 周成, 宫兴. 金属-分子-金属结器件研究进展[J]. 物理化学学报, 2013, 29(06): 1123 -1144 . |
[8] |
樊友军 甄春花 陈声培 孙世刚. 阴离子特性吸附和Pt(111)电极表面结构对乙二醇解离吸附动力学的影响[J]. 物理化学学报, 2009, 25(05): 999 -1003 . |
[9] |
陈文斌, 陶向明, 尚学府, 谭明秋. W(100) c(2×2)表面的STM图像[J]. 物理化学学报, 2008, 24(12): 2185 -2190 . |
[10] |
钱丽萍;邓文礼. 正十八烷醇在HOPG上形成自组装膜的吸附特性[J]. 物理化学学报, 2008, 24(03): 443 -447 . |
[11] |
孙希媛;孔凡杰;蒋刚;朱正和. 水蒸汽在Pd表面吸附的热力学[J]. 物理化学学报, 2007, 23(05): 651 -654 . |
[12] |
钟起玲;张兵;章磊;杨熊元;黄芃. 乙醇在粗糙铂电极上解离吸附与氧化的原位SERS研究[J]. 物理化学学报, 2004, 20(09): 1163 -1166 . |
[13] |
于学春;张然;彭海琳;张莹莹;刘忠范. DPA(TCNQ)2的烧孔阈值电压对脉宽的依赖关系[J]. 物理化学学报, 2004, 20(06): 561 -564 . |
[14] |
樊友军;范纯洁;甄春花;陈声培;孙世刚. Pt(111)单晶电极上乙二醇解离吸附反应动力学[J]. 物理化学学报, 2004, 20(04): 382 -385 . |
[15] |
张晟卯;高永建;张治军;党鸿辛;刘维民;薛群基. 仿贝壳自组装纳米复合薄膜的制备及结构表征[J]. 物理化学学报, 2002, 18(05): 451 -45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