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张美琪, 马云龙, 郑庆东. 含萘并二噻吩小分子受体材料的带隙调控及其在非富勒烯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J]. 物理化学学报, 2019, 35(5): 503 -508 . |
[2] |
许青青,常春梅,李万宾,郭冰,国霞,张茂杰. 基于一种新型聚噻吩衍生物为给体的非富勒烯聚合物太阳能电池[J]. 物理化学学报, 2019, 35(3): 268 -274 . |
[3] |
郑江波,陈智明,胡志诚,张杰,黄飞. 新型基于二氟苯并噻二唑和双噻吩丙烯腈共轭聚合物的设计、合成及光伏性能[J]. 物理化学学报, 2017, 33(8): 1635 -1643 . |
[4] |
裴童,彭凯,蔡心怡,袁良杰,夏江滨. 固相聚合合成聚噻吩衍生物及烷基链对固相聚合的影响[J]. 物理化学学报, 2017, 33(12): 2550 -2558 . |
[5] |
戴玉玉,李维军,闫拴马,王士昭,俞越,欧阳密,陈丽涛,张诚. 苯/二联苯为桥的噻吩-吡咯-噻吩结构:分子构型及电致变色性质[J]. 物理化学学报, 2017, 33(11): 2268 -2276 . |
[6] |
杜君,吴相英,潘兴朋,余江. CeO2/NaY催化剂的氧合及其催化氧化脱硫性能[J]. 物理化学学报, 2016, 32(9): 2337 -2345 . |
[7] |
石林,黄伟,宋书征,李志博,刘双强. 氟添加方式对NiMo催化剂在浆态床上加氢脱硫性能的影响[J]. 物理化学学报, 2015, 31(8): 1559 -1566 . |
[8] |
王周君, 吴平易, 兰玲, 刘坤红, 胡亚琼, 季生福. Mo-Ni2P/SBA-15催化剂的制备、表征及加氢脱硫催化性能[J]. 物理化学学报, 2015, 31(3): 533 -539 . |
[9] |
张畅, 秦玉才, 高雄厚, 张海涛, 莫周胜, 初春雨, 张晓彤, 宋丽娟. Ce改性对Y型分子筛酸性及其催化转化性能的调变机制[J]. 物理化学学报, 2015, 31(2): 344 -352 . |
[10] |
边高峰,胡彬,欧阳密,王萍静,吕晓静,戴玉玉,张诚. 多色显示树枝状聚(3, 6-双噻吩咔唑)及其共聚物的电化学和电致变色性能[J]. 物理化学学报, 2015, 31(10): 1888 -1894 . |
[11] |
施炜, 张连阳, 夏盛杰, 倪哲明. 噻吩在M(111)(M=Pd, Pt, Au)表面的吸附[J]. 物理化学学报, 2014, 30(12): 2249 -2255 . |
[12] |
徐坤, 冯杰, 褚绮, 张丽丽, 李文英. 噻吩在γ-Mo2N(100)表面上加氢脱硫反应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J]. 物理化学学报, 2014, 30(11): 2063 -2070 . |
[13] |
张连阳, 施炜, 夏盛杰, 倪哲明. Au/Pd(111)双金属表面催化噻吩加氢脱硫的反应机理[J]. 物理化学学报, 2014, 30(10): 1847 -1854 . |
[14] |
迟婷玉, 李涵, 王庚超. 用于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分级孔碳/2,5-二巯基-1,3,4-噻二唑/聚噻吩三元复合物[J]. 物理化学学报, 2013, 29(09): 1981 -1988 . |
[15] |
吴振武, 刘扬, 韦尚江, 黄训, 张东煜, 周明, 陈立桅, 马昌期, 王华. 聚(3-己基噻吩)作为光谱增感层在有机太阳电池光谱响应增强中的应用[J]. 物理化学学报, 2013, 29(08): 1735 -174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