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化学学报 >> 2007, Vol. 23 >> Issue (03): 399-403.doi: 10.3866/PKU.WHXB20070322
张成根;李文佐;黄明宝
ZHANG Cheng-Gen;LI Wen-Zuo;HUANG Ming-Bao
摘要: 用B3LYP方法和SCIPCM模型(模拟溶剂效应)研究了甲醇和二氯亚砜在两种非极性(ε<15)和两种极性(ε>15)溶剂中的反应(最终产物为氯代甲烷和二氧化硫). 反应过程由反应(1)和反应(2)组成, CH3OS(O)Cl是反应(1)的主要产物和反应(2)的反应物. 反应(2)有“前面取代”(经过渡态TS3f)和“背后取代”(先经CH3OS(O)Cl的电离, 再经过渡态TS3b)两种机理. 计算表明, 在气相和四种溶剂中反应(1)和(2)都是放热反应, 反应(1)具有相同的反应途径(经过渡态→中间体→过渡态), 溶剂的极性对反应(2)有很大的影响. 在气相和非极性溶剂中, TS3f的能量比(CH3OSO++Cl-)离子对(中间体IM2)的能量低, 反应(2)应为前面取代机理; 在极性溶剂中, IM2和TS3b的能量都比TS3f低, 反应(2)应为背后取代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