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杨亚梅, 伦会洁, 龙腊生, 孔祥建, 郑兰荪. 稀土-钛氧簇合物EuTi6,EuTi7和La2Ti14的可控合成[J]. 物理化学学报, 2020, 36(9): 1912007 -0 . |
[2] |
谢安,王芝,吴荞宇,程丽萍,骆耿耿,孙頔. 夹心三明治结构的二十五核银硫簇合物[Ag25(SC6H4Pri)18 (dppp)6](CF3SO3)7·CH3CN:结构表征及光学性能[J]. 物理化学学报, 2018, 34(7): 776 -780 . |
[3] |
张敬来;王连宾;吴文鹏;曹泽星. 线性簇合物SC2nS2-(n =1~12)电子吸收光谱[J]. 物理化学学报, 2004, 20(12): 1428 -1433 . |
[4] |
张彩云;武海顺. 硼氢及客体二十面体簇合物的结构和稳定性[J]. 物理化学学报, 2004, 20(02): 118 -122 . |
[5] |
陈忠, 叶剑良, 蔡淑惠, 周兴旺, 万惠霖, 郑发鲲, 黄锦顺. 51V NMR监测[VS4-Cun](n≤6)簇合物自兜反应过程[J]. 物理化学学报, 2000, 16(05): 426 -430 . |
[6] |
丁二润, 吴树林, 李庆山, 殷元骐. 手性金属簇合物的合成、结构表征及其反应[J]. 物理化学学报, 1999, 15(03): 241 -246 . |
[7] |
刘启旺, 成庆民, 刘树堂, 胡襄, 黄小荥. 一种含桥基的三钴羟基硫簇合物的合成与结构[J]. 物理化学学报, 1998, 14(03): 283 -287 . |
[8] |
王泽新, 张文霞, 刁兆玉. 广义簇合物在非均匀几率密度下的生长[J]. 物理化学学报, 1998, 14(01): 39 -44 . |
[9] |
陆庆玮,王一兵,索全伶,吴宝山,孙杰. Fe3(CO)8(C6H5NC)(μ3-S)2的合成和晶体结构[J]. 物理化学学报, 1996, 12(06): 532 -536 . |
[10] |
吴雄,苏克和. 氧化锡表面的原子簇模型计算[J]. 物理化学学报, 1996, 12(04): 357 -360 . |
[11] |
董俊华,宋光铃,曹楚南,林海潮. 铁电极上硫脲及衍生物的缓蚀作用研究[J]. 物理化学学报, 1996, 12(03): 252 -258 . |
[12] |
林宪杰,徐龙君. 掺杂和取代对聚苯胺导电性能影响机制的研究[J]. 物理化学学报, 1996, 12(02): 152 -155 . |
[13] |
唐思清,李慎敏,杨忠志. 离子簇合物N+2Hen(n=1,2,3)的ab initio研究[J]. 物理化学学报, 1995, 11(09): 801 -806 . |
[14] |
曹阳, 陈良进, 陈波, 冯建文. 晶态Ca3C60与Ca5C60的能带结构研究[J]. 物理化学学报, 1995, 11(02): 131 -134 . |
[15] |
殷元骐, 李文, 汪汉卿. 簇合物Co6(μ3-E)8(CO)6(E:-S,-Se)的电子结构及相关性能探讨[J]. 物理化学学报, 1995, 11(02): 151 -15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