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刘柏侨, 许韵华, 夏冬冬, 肖承义, 杨兆凡, 李韦伟. 基于非富勒烯电子受体的半透明有机太阳能电池[J]. 物理化学学报, 2021, 37(3): 2009056 -0 . |
[2] |
刘亚, 郑磊, 谷巍, 沈炎宾, 陈立桅. 原位聚合表面修饰的金属锂负极[J]. 物理化学学报, 2021, 37(1): 2004058 -0 . |
[3] |
熊辉, 谢歆雯, 王苗, 侯雅琦, 侯旭. 网状骨架CVD生长碳纳米管用于重盐水脱盐[J]. 物理化学学报, 2020, 36(9): 1912008 -0 . |
[4] |
安惠芳, 姜莉, 李峰, 吴平, 朱晓舒, 魏少华, 周益明. 基于水凝胶衍生的硅/碳纳米管/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及储锂性能[J]. 物理化学学报, 2020, 36(7): 1905034 -0 . |
[5] |
许可, 王晋芬. 基于一维和二维纳米材料的神经界面构筑[J]. 物理化学学报, 2020, 36(12): 2003050 -0 . |
[6] |
刘杨, 段小洁. 基于碳纳米材料的神经电极技术[J]. 物理化学学报, 2020, 36(12): 2007066 -0 . |
[7] |
张树辰,张娜,张锦. 碳纳米管可控制备的过去、现在和未来[J]. 物理化学学报, 2020, 36(1): 1907021 -0 . |
[8] |
李路路,姚路,段力. 基于共价有机框架复合材料的锂硒电池应用[J]. 物理化学学报, 2019, 35(7): 734 -739 . |
[9] |
GUPTA Monika,闫东,沈福刚,徐建中,詹传郎. 苝二酰亚胺:有机膦盐基双组份共混电子传输层及其开路电压接近1.0 V的非富勒烯聚合物太阳电池[J]. 物理化学学报, 2019, 35(5): 496 -502 . |
[10] |
张美琪, 马云龙, 郑庆东. 含萘并二噻吩小分子受体材料的带隙调控及其在非富勒烯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J]. 物理化学学报, 2019, 35(5): 503 -508 . |
[11] |
邓祎华, 彭爱东, 吴筱曦, 陈华杰, 黄辉. 有机太阳能电池中基于苝二酰亚胺结构小分子受体进展[J]. 物理化学学报, 2019, 35(5): 461 -471 . |
[12] |
冯诗语, 路皓, 刘泽坤, 刘亚辉, 李翠红, 薄志山. 通过非共价构象锁定和端基工程策略设计高效率的A-D-A型稠环电子受体[J]. 物理化学学报, 2019, 35(4): 355 -360 . |
[13] |
陈瑞,王维,卜童乐,库治良,钟杰,彭勇,肖生强,尤为,黄福志,程一兵,傅正义. 低成本富勒烯衍生物电子传输层在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应用[J]. 物理化学学报, 2019, 35(4): 401 -407 . |
[14] |
章中强, 张书华, 刘志玺, 张志国, 李永舫, 李昌治, 陈红征. 骨架非稠合的电子受体在聚合物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J]. 物理化学学报, 2019, 35(4): 394 -400 . |
[15] |
薛佩瑶,张俊祥,辛景明,RECHJeromy,李腾飞,孟凯鑫,王嘉宇,马伟,尤为,MARDER Seth R.,韩平畴,占肖卫. 第三组份端基对有机太阳能电池性能的影响[J]. 物理化学学报, 2019, 35(3): 275 -28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