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张继宏, 钟地长, 鲁统部. 钴(Ⅱ)基分子配合物用于光催化二氧化碳还原[J]. 物理化学学报, 2021, 37(5): 2008068 - . |
[2] |
秦妍妍, 佘鹏飞, 郭颂, 黄晓萌, 刘淑娟, 赵强, 黄维. 四卤化锰(Ⅱ)配合物的结构调控及力致发光性能[J]. 物理化学学报, 2020, 36(1): 1907078 - . |
[3] |
王士昭, 李维军, 俞越, 刘进, 张诚. 具有聚集诱导发光特性的新型铂(Ⅱ)金属配合物及其光激发的自敏化氧化反应[J]. 物理化学学报, 2019, 35(11): 1276 -1281 . |
[4] |
欧植泽,句宝龙,高云燕,王子超,黄干,钱一梦. 炔基配体对2, 6-双(N-乙基苯并咪唑)吡啶炔基铂(Ⅱ)配合物与G-四链体作用及抗癌活性的影响[J]. 物理化学学报, 2015, 31(12): 2386 -2394 . |
[5] |
韦传东, 葛国平, 李春艳, 雷克微, 梁洪泽, 禹钢, 刘志伟. 一种吡嗪铱(Ⅲ)配合物的晶体结构及光物理性质[J]. 物理化学学报, 2015, 31(1): 17 -22 . |
[6] |
凌欢欢, 李楠, 杨帆, 吉昕, 夏勇, 曹都, 祁争健. 新型2-取代苯基-1H-咪唑[4,5-f][1,10]邻菲啰啉基Ru(II)配合物的光电性质[J]. 物理化学学报, 2013, 29(11): 2465 -2474 . |
[7] |
高云燕, 曹璐, 欧植泽, 陈晨, 李嫕, 王雪松. 联吡啶[3,2-a:2’,3-c]-7-氮杂-吩嗪铜(I)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其与DNA的相互作用[J]. 物理化学学报, 2013, 29(10): 2162 -2172 . |
[8] |
仇毅翔, 万明达, 陈先阳, 王曙光. 金(I)配合物催化乙烯加氢的反应机理[J]. 物理化学学报, 2013, 29(02): 279 -286 . |
[9] |
金晶, 巩园园, 武汉清, 李雷, 牛淑云. Mn(II)配合物的晶体结构及表面光电性能[J]. 物理化学学报, 2011, 27(07): 1587 -1594 . |
[10] |
孙秀欣, 刘艳, 赵海波, 孙世玲, 刘春光, 仇永清. 含噻吩环的吡啶Ru(II)配合物的电子结构和非线性光学性质[J]. 物理化学学报, 2011, 27(02): 315 -321 . |
[11] |
冯金玲, 张建国, 张同来, 崔燕. [Mn(AZT)2(H2O)4] (HTNR)2·4H2O的合成、晶体结构、热行为及感度性质[J]. 物理化学学报, 2010, 26(09): 2410 -2416 . |
[12] |
余玉叶, 刘建风, 李花琼, 赵国良. 3,4-二甲氧基苯乙酸邻菲啰啉镱(III)配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及荧光光谱[J]. 物理化学学报, 2010, 26(06): 1535 -1540 . |
[13] |
陈锦灿, 陈兰美, 廖思燕, 郑康成. 抗癌性钌配合物[HL][trans-RuIIICl4L2](L=2-NH2-5-Me-STz)的水解机理[J]. 物理化学学报, 2009, 25(12): 2543 -2550 . |
[14] |
史忠丰, 金晶, 李雷, 邢永恒, 牛淑云. Co-btec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及表面光电性能[J]. 物理化学学报, 2009, 25(10): 2011 -2019 . |
[15] |
张建坡, 周欣, 白福全, 张红星. 一类[Os(II)(CO)3(tfa)(L)](L=O^O, O^N, N^N)配合物的结构和光谱特征[J]. 物理化学学报, 2008, 24(12): 2243 -224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