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王粉粉, 王芃, 牛洪瑶, 余莹凤, 孙平川. 固体NMR研究PAA/PEO共混物中氢键相互作用与结构演化[J]. 物理化学学报, 2020, 36(4): 1912016 -0 . |
[2] |
Rahim Shah,Naveed Alam,Amir A.Razzaq,杨成,陈宇杰,胡加鹏,赵晓辉,彭扬,邓昭. 粘结剂对形貌各异的石墨负极电化学性能的影响[J]. 物理化学学报, 2019, 35(12): 1382 -1390 . |
[3] |
陆业昌,李文宏,张永强,李学丰,董金凤. 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与蠕虫状胶束在微米级毛细管中的驱替粘度[J]. 物理化学学报, 2016, 32(1): 365 -372 . |
[4] |
曹绪龙, 李静, 杨勇, 张继超, 张磊, 张路, 赵濉. 表面活性剂对驱油聚合物界面剪切流变性质的影响[J]. 物理化学学报, 2014, 30(5): 908 -916 . |
[5] |
袁瑞, 李英, 方洪波, 王玮. 部分水解的疏水改性聚丙烯酰胺分子构型与体相行为的关系[J]. 物理化学学报, 2013, 29(04): 706 -714 . |
[6] |
黄美荣, 丁永波, 李新贵. 革除或减少增塑剂的敏感膜离子选择电极[J]. 物理化学学报, 2013, 29(01): 1 -10 . |
[7] |
梅拥军, 韩一秀, 周洪, 姚林, 江波. 疏水缔合聚丙烯酸与蠕虫状胶束的协同作用[J]. 物理化学学报, 2012, 28(07): 1751 -1756 . |
[8] |
韩利娟, 叶仲斌, 陈洪, 罗平亚. 疏水缔合聚丙烯酰胺与双子表面活性剂的自组装[J]. 物理化学学报, 2012, 28(06): 1405 -1410 . |
[9] |
陈洪, 吴晓艳, 叶仲斌, 韩利娟, 罗平亚. 疏水缔合聚丙烯酰胺在盐水中的自组装行为[J]. 物理化学学报, 2012, 28(04): 903 -908 . |
[10] |
方云, 赖中宇, 庞萍萍, 江明. 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羟乙基纤维素的水相pH响应性自组装[J]. 物理化学学报, 2011, 27(07): 1712 -1718 . |
[11] |
陈洪, 李二晓, 叶仲斌, 韩利娟, 罗平亚. 疏水缔合聚丙烯酰胺与双子表面活性剂的相互作用[J]. 物理化学学报, 2011, 27(03): 671 -676 . |
[12] |
宗华, 王磊, 方洪波, 毛雷霆, 王宇慧, 张路, 赵濉, 俞稼镛. 疏水改性聚丙烯酰胺对原油组分界面扩张流变性质的影响[J]. 物理化学学报, 2010, 26(11): 2982 -2988 . |
[13] |
刘艳艳, 陈攀科, 罗健辉, 周歌, 江波. 聚丙烯酰胺稀溶液的分子模拟[J]. 物理化学学报, 2010, 26(11): 2907 -2914 . |
[14] |
吴娜, 丁超, 杨荣杰, 郝建薇. 海泡石对膨胀阻燃聚丙烯燃烧和热分解的影响[J]. 物理化学学报, 2010, 26(09): 2429 -2436 . |
[15] |
曲晓华, 刘杰, 王兆翔, 曹殿亮, 房向鹏, 张苓, 段敬来, 姚会军, 陈艳峰, 孙友梅, 侯明东. 重离子辐照制备电池用微孔膜及其阻抗性质[J]. 物理化学学报, 2010, 26(06): 1722 -172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