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苏岳锋, 张其雨, 陈来, 包丽颖, 卢赟, 陈实, 吴锋. ZrO2包覆高镍LiNi0.8Co0.1Mn0.1O2正极材料提高其循环稳定性的作用机理[J]. 物理化学学报, 2021, 37(3): 2005062 -0 . |
[2] |
岳昕阳, 马萃, 包戬, 杨思宇, 陈东, 吴晓京, 周永宁. 金属锂负极失效机制及其先进表征技术[J]. 物理化学学报, 2021, 37(2): 2005012 -0 . |
[3] |
赵雨萌, 任凌霄, 王澳轩, 罗加严. 锂金属电池中的复合负极[J]. 物理化学学报, 2021, 37(2): 2008090 -0 . |
[4] |
刘冬冬, 陈超, 熊训辉. 锂金属负极人造保护膜的研究进展[J]. 物理化学学报, 2021, 37(2): 2008078 -0 . |
[5] |
张云博, 林乔伟, 韩俊伟, 韩志远, 李曈, 康飞宇, 杨全红, 吕伟. 细菌纤维素衍生的三维碳集流体用于无枝晶的锂金属负极[J]. 物理化学学报, 2021, 37(2): 2008088 -0 . |
[6] |
朱高龙, 赵辰孜, 袁洪, 南皓雄, 赵铂琛, 侯立鹏, 何传新, 刘全兵, 黄佳琦. 基于局部高盐界面润湿策略构筑的固态金属锂软包电池[J]. 物理化学学报, 2021, 37(2): 2005003 -0 . |
[7] |
康丹苗, NoamHart, 肖沐野, JohnP. Lemmon. 锂金属电池研究中对称电池的短路现象[J]. 物理化学学报, 2021, 37(2): 2008013 -0 . |
[8] |
关俊, 李念武, 于乐. 人工界面层在金属锂负极中的应用[J]. 物理化学学报, 2021, 37(2): 2009011 -0 . |
[9] |
钱华明, 李喜飞. 功能化固态电解质膜改性锂金属负极的研究进展[J]. 物理化学学报, 2021, 37(2): 2008092 -0 . |
[10] |
张自博, 邓伟, 周旭峰, 刘兆平. 稳定锂电化学沉积和溶解行为的LiC6异质微结构界面层[J]. 物理化学学报, 2021, 37(2): 2008092 -0 . |
[11] |
华广斌, 樊晏辰, 张千帆. 计算模拟在锂金属负极研究中的应用[J]. 物理化学学报, 2021, 37(2): 2008089 -0 . |
[12] |
秦金利, 任龙涛, 曹欣, 赵亚军, 许海军, 刘文, 孙晓明. 多孔泡沫铜和硫脲协同作用构筑无枝晶锂负极[J]. 物理化学学报, 2021, 37(1): 2009020 -0 . |
[13] |
郑国瑞, 向宇轩, 杨勇. 中子深度剖析技术研究可充锂金属负极[J]. 物理化学学报, 2021, 37(1): 2008094 -0 . |
[14] |
孙宇恒, 高铭达, 李慧, 徐丽, 薛晴, 王欣然, 白莹, 吴川. 金属有机骨架材料在金属锂电池界面的应用[J]. 物理化学学报, 2021, 37(1): 2007048 -0 . |
[15] |
刘凡凡, 张志文, 叶淑芬, 姚雨, 余彦. 锂金属负极的挑战与改善策略研究进展[J]. 物理化学学报, 2021, 37(1): 2006021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