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催化
专刊客座编辑: ![]() 张铁锐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光化学转换与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190 研究兴趣:发展高性能纳米光催化材料用于光解水制氢、CO2和CO光还原制高附加值化学品、光固氮合成氨;发展高性能纳米催化材料用于氢燃料电池氧还原反应、电解水制氢、电催化CO2还原制燃料、电催化有机合成 ![]() 王双印教授 湖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化学生物传感与计量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长沙 410082 研究兴趣:电催化剂缺陷化学;高温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有机电合成 专刊介绍 将清洁的电能转化为易于存储的化学能,是实现能源可持续发展以及化学品绿色、高效合成的理想途径之一。先进的电催化体系是实现高效电能-化学能转换的核心,这其中包括从催化剂结构调控、多相界面电荷转移催化反应机制,到电催化器件设备工程设计等涵盖从原子尺度到宏观尺度的诸多科学问题,涉及电化学、界面科学、材料科学及理论计算等学科的交叉,是近年来能源催化领域的研究重点。 根据目前电催化领域的发展状况,预计在未来5-10年中,电催化将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中均取得重要突破。例如,在基础研究中,包括但不限于:(1) 创新的电催化反应类型,(2) 更加清晰的分子活化转化路径,(3) 更加深入的催化反应决速步分析(化学动力学、电荷转移、分子传质),以及(4) 全新的电催化材料结构设计;在应用研究中,随着电催化体系的技术成熟度不断提高,以电解水为代表的电催化反应将逐步走向规模化工业应用,研究重点将更倾向于大电流密度的超高稳定性运行、产物附加值的提升、离子交换膜及扩散层工艺升级,以及电解质类型的创新等。 在该专刊中,我们将邀请来自全世界的研究者发表他们在电催化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涉及的催化反应包括但不限于电催化分解水、二氧化碳还原及氮气还原。这些研究成果无疑将推动电催化领域的进一步发展,对于电催化材料结构设计、反应机制的理解以及催化体系的工程问题提供理论和技术指导。我们诚挚地欢迎电催化相关领域工作的科研人员投稿。 投稿 请于截止日期前,在物理化学学报网站( http://www.whxb.pku.edu.cn/journalx_wlhx/authorLogOn.action)在线投稿。文章接受后即予以出版,并在此专刊网页集中列出。文章类型可以是通讯、展望、专论、综述、论文中的任一种,可以用中文或英文撰写。 所投稿件不能已经出版或准备在其他地方出版。所有稿件都需经过严格的同行评议,不向作者收取费用。更详细信息请见物理化学学报的征稿简则。 |
||||||||
默认 最新文章 浏览次数 | ||||||||
Please wait a minut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