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周蔚, 李运超, 范楼珍, 李晓宏. 硫黄素T与侧翼连接双链DNA的G-四链体高特异性作用[J]. 物理化学学报, 2022, 38(4): 2004017 - . |
[2] |
张洪芝,张志庆,王芳,周亭,王秀凤,张国栋,刘婷婷,刘淑贞. 结构DNA纳米技术应用新进展[J]. 物理化学学报, 2017, 33(8): 1520 -1532 . |
[3] |
赵顺省,李兰兰,刘向荣,丁作成,杨再文. 三种2-羟基-1-萘醛酰腙的晶体结构、热分解及其与CT-DNA的相互作用[J]. 物理化学学报, 2017, 33(2): 356 -363 . |
[4] |
李敏杰, 刁玲, 寇莉, 李重杲, 陆文聪. 羟基自由基和鸟嘌呤-胞嘧啶碱基对反应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J]. 物理化学学报, 2015, 31(6): 1007 -1014 . |
[5] |
鲁理平, 李娇, 武静, 康天放, 程水源. 基于DNA电化学发光传感器研究金纳米颗粒对量子点的电化学发光影响[J]. 物理化学学报, 2015, 31(3): 483 -488 . |
[6] |
欧植泽,句宝龙,高云燕,王子超,黄干,钱一梦. 炔基配体对2, 6-双(N-乙基苯并咪唑)吡啶炔基铂(Ⅱ)配合物与G-四链体作用及抗癌活性的影响[J]. 物理化学学报, 2015, 31(12): 2386 -2394 . |
[7] |
李婕, 熊萍萍, 步怀宇, 陈三平. 4-(1H-1,2,4-三唑-1-亚甲基)苯甲酸过渡金属配合物的合成、结构、抑菌活性及DNA裂解活性[J]. 物理化学学报, 2014, 30(7): 1354 -1362 . |
[8] |
程维娜, 胡新根, 邵爽. 大环疏水效应: 冠醚在DMF+H2O混合物中的焓对作用[J]. 物理化学学报, 2013, 29(10): 2114 -2122 . |
[9] |
高云燕, 曹璐, 欧植泽, 陈晨, 李嫕, 王雪松. 联吡啶[3,2-a:2’,3-c]-7-氮杂-吩嗪铜(I)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其与DNA的相互作用[J]. 物理化学学报, 2013, 29(10): 2162 -2172 . |
[10] |
林月霞, 王红艳, 高思敏, 吴颖曦, 李汝虎. B型DNA中鸟嘌呤-胞嘧啶碱基对内双质子转移反应[J]. 物理化学学报, 2013, 29(06): 1233 -1239 . |
[11] |
刘艳成, 李海霞, 崔荣荣, 徐宇列, 王文锋. 磷酸基团在环丙沙星光敏损伤DNA中的作用[J]. 物理化学学报, 2013, 29(01): 212 -216 . |
[12] |
冀中华, 朱斌, 李经建, 蔡生民, 袁谷, 徐东升. 离子强度对DNA媒介电荷转移的影响——基于Debye-Hückel 理论的实验结果分析[J]. 物理化学学报, 2012, 28(10): 2258 -2262 . |
[13] |
郭政, 胡新根, 梁红玉, 贾召鹏, 程维娜, 刘嘉敏. α-氨基丁酸对映异构体在DMF+水混合溶剂中的焓对作用[J]. 物理化学学报, 2012, 28(09): 2015 -2022 . |
[14] |
张文英, 马静, 袁帅, 舒坤贤, 豆育升. π堆积的腺嘌呤-胸腺嘧啶体系激发态电荷转移和无辐射失活的半经典动力学模拟[J]. 物理化学学报, 2012, 28(07): 1676 -1682 . |
[15] |
史蕾, 江焕峰, 尹伟, 汪华华, 王惠, 张雷, 计亮年, 刘海洋. 吩噻嗪-Corrole 镓(III)配合物的合成、荧光及其光断裂DNA性质[J]. 物理化学学报, 2012, 28(02): 465 -46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