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何子旭, 陈亚威, 黄凡洋, 揭育林, 李新鹏, 曹瑞国, 焦淑红. 氟代溶剂在锂金属电池中的应用[J]. 物理化学学报, 2022, 38(11): 2205005 - . |
[2] |
华广斌, 樊晏辰, 张千帆. 计算模拟在锂金属负极研究中的应用[J]. 物理化学学报, 2021, 37(2): 2008089 - . |
[3] |
王晗, 安汉文, 单红梅, 赵雷, 王家钧. 全固态电池界面的研究进展[J]. 物理化学学报, 2021, 37(11): 2007070 - . |
[4] |
杨毅, 闫崇, 黄佳琦. 锂电池中固体电解质界面研究进展[J]. 物理化学学报, 2021, 37(11): 2010076 - . |
[5] |
陈光海,白莹,高永晟,吴锋,吴川. 全固态钠离子电池硫系化合物电解质[J]. 物理化学学报, 2020, 36(5): 1905009 - . |
[6] |
徐来强,李佳阳,刘城,邹国强,侯红帅,纪效波. 无机钠离子电池固体电解质研究进展[J]. 物理化学学报, 2020, 36(5): 1905013 - . |
[7] |
蒋江民,聂平,董升阳,吴宇婷,张校刚. 预嵌锂用穿孔集流体对锂离子电容器电化学性能的影响[J]. 物理化学学报, 2017, 33(4): 780 -786 . |
[8] |
郑其格,刘惠,夏泉,刘青山,牟林. 两种疏水型膦类离子液体的密度、动力粘度及电导率[J]. 物理化学学报, 2017, 33(4): 736 -744 . |
[9] |
刘青山,刘惠,牟林. 1-丁腈-3-甲基咪唑双三氟甲基磺酸亚胺的性质[J]. 物理化学学报, 2016, 32(3): 617 -623 . |
[10] |
郑玲,潘懿,季宏祥,马晓雪,邢楠楠,关伟. 基于离子交换跃迁模型和实验法对离子液体Walden乘积的研究[J]. 物理化学学报, 2016, 32(11): 2663 -2670 . |
[11] |
刘兴蕊,严会娟,王栋,万立骏. 单晶硅片负极界面形貌的原位AFM探测[J]. 物理化学学报, 2016, 32(1): 283 -289 . |
[12] |
宿洪祯,尹静梅,刘青山,李长平. 四种深共融溶剂的性质:密度、电导率、动力粘度及折光率[J]. 物理化学学报, 2015, 31(8): 1468 -1473 . |
[13] |
汪秀萍, 周德凤, 杨国程, 孙世成, 李朝辉. Ce0.8Nd0.2O1.9-La0.95Sr0.05Ga0.9Mg0.1O3-δ固体复合电解质的结构和电性能[J]. 物理化学学报, 2014, 30(1): 95 -101 . |
[14] |
刘德治, 候西鑫, 朱秀玲, 王瑞, 井健, 崔悦. 基于自交联杂萘联苯聚芳醚阴离子交换膜制备及其物理化学性质[J]. 物理化学学报, 2013, 29(12): 2573 -2578 . |
[15] |
宁汇, 侯民强, 杨德重, 康欣晨, 韩布兴. 二元混合离子液体的电导率与离子间的缔合作用[J]. 物理化学学报, 2013, 29(10): 2107 -211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