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化学学报
物理化学学报
首页
期刊信息
刊物介绍
编委会
庆祝活动纪要
数据库收录
影响因子
获奖情况
投稿中心
在线投稿
投稿信息
读者中心
在线预览
专刊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全年目录
按栏目浏览
过刊浏览
征订启事
Email Alert
审稿中心
专家审稿
编委审稿
主编审稿
相关信息
联系我们
English
物理化学学报 2002 Vol.18
按期号、起始页码排序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导出引用
EndNote
Ris
BibTeX
显示/隐藏图片
Select
钼掺杂LaVO
4
上丙烷氧化脱氢
照日格图;李文钊;于春英;徐恒泳;Roger Kieffer
物理化学学报 2002, 18 (
01
): 1 -4. DOI:
10.3866/PKU.WHXB20020101
摘要
(
4846
)
PDF
(1473KB)(
3033
)
可视化
研究了钼掺杂LaVO4催化剂的丙烷氧化脱氢催化性能.加入钼对丙烷氧化脱氢反应有很好的助催化作用.当丙烷转化率恒定在10%和20%时,丙烯选择性在LaMo0.1V0.9O4.05上分别达到了56%和43%,而在LaVO4上仅为36%和22%,这归结为钼掺杂催化剂上有利于丙烯生成的可活动氧物种的增加和催化剂氧化还原性的改变.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在水/环己烷微乳体系中制备纳米级氧化锆微粒
杨絮飞;黎维彬
物理化学学报 2002, 18 (
01
): 5 -9. DOI:
10.3866/PKU.WHXB20020102
摘要
(
5534
)
PDF
(1564KB)(
3644
)
可视化
研究了在水环己烷正己醇Triton X100的微乳体系中, 几种主要实验参数对由氯氧化锆制备氧化锆纳米粒子的比表面积及其颗粒大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微乳体系中水与表面活性剂的摩尔比ro、氯氧化锆的浓度以及微乳沉淀反应的温度都对氧化锆的比表面积有很大影响.在不同温度的微乳体系,氯氧化锆浓度对最终氧化锆粒子的比表面积的影响不同.通过优化制备条件,制得了比表面积为212 m2•g-1(450 ℃焙烧后)的氧化锆纳米粉体.文中还对所制备的氧化锆样品进行了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镜(TEM)和氮气吸附的分析.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氟代硼酸锂玻璃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徐桦;邵俊
物理化学学报 2002, 18 (
01
): 10 -13. DOI:
10.3866/PKU.WHXB20020103
摘要
(
5364
)
PDF
(1529KB)(
2849
)
可视化
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计算了氟代硼酸锂玻璃的电导率.研究的温度范围高于和近于玻璃转变温度,共模拟了七个体系,研究的成分大致覆盖了能形成玻璃的区域.所得极限电导率、活化能以及电导率随温度的变化与实验数据符合得相当好.以往的研究认为快离子传导的典型特征是仅有一种离子发生迁移,我们的模拟表明氟离子对电导也有较大贡献.用活化能数据可顺利解释这个三元系各体系的电导率相对高低问题.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Ti基IrO
2
+Ta
2
O
5
阳极在H
2
SO
4
溶液中的电解时效行为
胡吉明;孟惠民;张鉴清;曹楚南
物理化学学报 2002, 18 (
01
): 14 -20. DOI:
10.3866/PKU.WHXB20020104
摘要
(
5906
)
PDF
(2023KB)(
3455
)
可视化
研究了450 ℃制备所得Ti/70%IrO230%Ta2O5(摩尔分数)高寿命阳极在H2SO4溶液电解过程中电极的物理、化学及电化学性能的时效行为.结果发现,整个电解过程可分为“活化”、“稳定”及“失效”三个阶段.在“活化”及“稳定”区内主要发生电极表面活性氧化物的溶解,涂层中IrO2金红石相的(110)、(101)晶面择优取向随电解时间延长而减弱,而(002)晶面择优增强.但是在“失效区”内,各晶面的择优程度却不随电解时间的变化而变化,这表明在“失效区”内氧化物的损失机制发生了变化.电化学阻抗谱测试表明,电极的析氧电化学反应电阻随电解时间的延长发生缓慢而连续的上升,而整个电极的物理阻抗在“失效区”内却发生突升现象.X射线衍射分析(XRD)表明,随电解时间的延长TiO2金红石相的衍射强度增大,达“失效区”时衍射强度发生突升.根据实验现象特别是“失效区”内阳极的时效行为提出高寿命Ti基氧化物涂层阳极的失效机制.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强度调制光电流谱研究TiO
2
悬浮体系光催化机理
尹峰;林原;林瑞峰;肖绪瑞
物理化学学报 2002, 18 (
01
): 21 -25. DOI:
10.3866/PKU.WHXB20020105
摘要
(
6464
)
PDF
(1602KB)(
3395
)
可视化
用强度调制光电流谱在光电化学电池中研究TiO2粒子悬浮液体系中的光催化反应机理,将强度按正弦变化的调制光照射TiO2粒子悬浮液,产生随频率变化的光电流响应,收集在Pt电极上,得到了光电流响应复数平面图,其上半圆和下半圆分别代表光生空穴和光生电子的阴极还原和阳极氧化反应过程.根据阴极和阳极光电流的幅度及上下半圆的特征频率分析讨论了光催化反应的机理及外加电压和H2O2添加物的影响.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新团簇形成的动力学研究
曾祥华;徐秀莲;王锋;张丰收
物理化学学报 2002, 18 (
01
): 26 -29. DOI:
10.3866/PKU.WHXB20020106
摘要
(
5295
)
PDF
(1420KB)(
2923
)
可视化
利用紧束缚模型,通过对不同初始条件下的碱金属团簇的碰撞研究,得到形成大分子团簇的可能性.结果表明,对同一种团簇,具有空间对称性的团簇间的碰撞更易形成大团簇,而平面结构的团簇碰撞则反之,并且空间结构的团簇碰撞形成的新团簇复合体更加稳定.另一方面,团簇碰撞过程是可逆的.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COT-H在金属Ru表面上沉积的光电子能谱分析
施申蕾;楼辉;张建华;吕萍;江宁;何丕模;鲍世宁
物理化学学报 2002, 18 (
01
): 30 -33. DOI:
10.3866/PKU.WHXB20020107
摘要
(
5854
)
PDF
(1412KB)(
3338
)
可视化
采用紫外光电子能谱(UPS),分析了不对称四苯基四苯乙炔基环辛四烯(COTH)有机发光材料与金属之间的界面电子结构,研究了在金属/COTH界面上的逸出功变化.UPS谱中位于费米能级以下5.6、7.9和10.2 eV处的三个谱峰分别来自于COTH材料中苯环的πCC、σCC和σCH轨道.位于3.8 eV处的谱峰反映了八个苯环聚合后具有π轨道特性的C-C键.从UPS谱图中可以看到, COTH材料的最高占有态(HOS:highest occupied state)位于费米能级以下1.8 eV处.COTH材料的逸出功只有3.2 eV,比清洁Ru表面的逸出功小1.0 eV.角分辨紫外光电子能谱(ARUPS)的结果表明,组成COTH分子应该近似平行于衬底表面.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纳晶的制备及其光谱的尺寸依赖性
谢锐敏;肖德宝;姚建年
物理化学学报 2002, 18 (
01
): 34 -38. DOI:
10.3866/PKU.WHXB20020108
摘要
(
5828
)
PDF
(1885KB)(
3272
)
可视化
用再沉淀法制备了纳米晶体,向体系中加入水溶性高分子聚乙烯醇(PVA)可有效地抑制纳晶的生长,从而制得了稳定的具有不同粒径的纳晶.光谱研究表明,随着纳晶粒径增加,由于纳晶中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变化,其吸收峰和激发峰位置都发生了红移,同时纳晶中激基缔合物的荧光发射峰强度减弱,荧光寿命有所延长.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液态Al
80
Fe
20
合金的中程有序结构
丛红日;边秀房;李辉;王丽
物理化学学报 2002, 18 (
01
): 39 -44. DOI:
10.3866/PKU.WHXB20020109
摘要
(
5767
)
PDF
(1665KB)(
3237
)
可视化
利用分子动力学模拟(MD)与X射线衍射实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Al80Fe20合金熔体的微观结构,发现在结构因子的小角部分(Q=17.5 nm-1)出现了一个明显的预峰(FSDP),且模拟值与实验值吻合得很好,这被认为是熔体中存在中程有序(MRO)的标志.通过对化学短程序参数(CSRO)α及BhatisThornton(BT)结构因子的分析计算,发现熔体中存在较强的化学序,并认为正是这种化学序导致了中程有序结构的产生. FaberZiman(FZ)偏结构因子的SFe-Fe(Q)和SAl-Fe(Q)在Q=17.5 nm-1处分别存在最大值与最小值,也是熔体中存在着超结构的表征.给出了体系的配位数及代表中程有序的原子团簇的结构模型.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羰基氧化物环化反应动力学的计算研究
王永成;耿志远;陈宏善
物理化学学报 2002, 18 (
01
): 45 -49. DOI:
10.3866/PKU.WHXB20020110
摘要
(
6362
)
PDF
(1470KB)(
3527
)
可视化
用密度泛函(DFT)方法计算了羰基氧化物(H2COO、HFCOO、F2COO和Me2COO)环化反应的动力学信息,优化了反应物和产物的几何构型,优化搜索了各反应的过渡态结构,并用频率分析和内禀坐标法(IRC)验证了各鞍点构型和反应路径.计算了不同温度下经零点能校正的活化热力学量、反应过程热力学改变量,反应速率常数及频率因子.计算表明,电负性较大的取代基对环化反应有促进作用.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青霉素钾对CTAB胶束性质的影响
郭荣;纪云;张启清;张晓红
物理化学学报 2002, 18 (
01
): 50 -54. DOI:
10.3866/PKU.WHXB20020111
摘要
(
5527
)
PDF
(1590KB)(
3536
)
可视化
研究了青霉素钾对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的cmc、CTAB胶束聚集数和扩散系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青霉素钾(PenK)的加入使得CTAB胶束的第一cmc、第二cmc上升;CTAB球形胶束的聚集数下降,扩散系数增加;CTAB棒状胶束的聚集数增加,扩散系数降低.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纳米KH颗粒的热稳定性及其化学反应活性
范荫恒;廖世健;李伟娜;徐杰;王复东
物理化学学报 2002, 18 (
01
): 55 -58. DOI:
10.3866/PKU.WHXB20020112
摘要
(
5521
)
PDF
(742KB)(
2921
)
可视化
考察了纳米尺寸的KH颗粒在不同温度热处理后比表面积的变化及其与化学反应活性之间的关系.纳米KH热处理后,比表面积随着热处理温度升高而减小,但单位表面的化学反应活性却增大.表明热处理改变了KH表面的状态,说明大的比表面积是构成纳米KH高活性的一个主要原因,而具有高表面能的表面也是高活性的一个重要因素.纳米KH具有使苯乙烯快速聚合的催化作用.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F原子与臭氧反应机理的量子化学研究
李来才;周红平;田安民
物理化学学报 2002, 18 (
01
): 59 -61. DOI:
10.3866/PKU.WHXB20020113
摘要
(
5227
)
PDF
(966KB)(
2966
)
可视化
用量子化学从头计算UMP2方法,在UPM2/6311+G水平上,研究F 原子与臭氧反应机理,优化了反应物、产物、中间体和过渡态的几何构型,在UQCISD(T)/6311+G水平上计算能量,同时进行零点能校正.研究结果表明, F原子与臭氧之间有很强的反应活性.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硅胶自水溶液中吸附丙酸和丁酸的计量置换吸附模型
陈禹银;刘凡
物理化学学报 2002, 18 (
01
): 62 -65. DOI:
10.3866/PKU.WHXB20020114
摘要
(
6310
)
PDF
(1321KB)(
3191
)
可视化
实验研究了硅胶在293、303和313 K下,从水溶液中对丙酸和丁酸的吸附.发现该吸附服从液固吸附中的计量置换吸附模型(SDMA).根据吸附模型的线性参数研究了吸附热力学和吸附机理.该吸附是一个自发的、放热的熵减少过程.丁酸的标准吸附自由能比丙酸大,而标准吸附焓比丙酸小.推导出了实验条件下吸附自由能变化的计算公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原位反应合成Mo-Si化合物系复合材料
朱景川;来忠红;王丽艳;李明伟;尹钟大
物理化学学报 2002, 18 (
01
): 66 -69. DOI:
10.3866/PKU.WHXB20020115
摘要
(
4742
)
PDF
(1417KB)(
3190
)
可视化
采用反应烧结法原位合成了MoSi系化合物复合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和电子探针等考察了材料的显微结构和相组成.结果表明,随原料粉中Mo含量的增加, MoSi系反应生成物依次向MoSi2→Mo5Si3→Mo3Si变化;各相分布较为均匀,组织致密,晶粒细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气相扩散速率对溶菌酶晶体生长的影响
戴国亮;董向群;孙祉伟;胡文瑞
物理化学学报 2002, 18 (
01
): 70 -73. DOI:
10.3866/PKU.WHXB20020116
摘要
(
4969
)
PDF
(1649KB)(
3652
)
可视化
为研究气相扩散速率对溶菌酶晶体生长的影响,特设计了一种可方便调节气相扩散速率的晶体生长样品池,并用动态光散射法对不同气相扩散速率下晶体生长过程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气相扩散速率的增加,晶体生长过程中的成核阶段缩短.气相扩散速率通过影响溶菌酶溶液形成过饱和的速率来影响生长出的晶体的数量和大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苯并三唑和8-羟基喹啉对铜的缓蚀协同作用
张大全;高立新;周国定;陆柱
物理化学学报 2002, 18 (
01
): 74 -78. DOI:
10.3866/PKU.WHXB20020117
摘要
(
5775
)
PDF
(1452KB)(
3150
)
可视化
通过电化学极化曲线和电化学阻抗谱研究了苯并三唑(BTA)和8羟基喹啉(HQ)对铜的缓蚀协同作用, BTA和HQ复配使用后提高了电极的膜电阻,降低了电极的膜电容,增强了对铜腐蚀的抑制作用.通过MM2分子力学程序和PPPSCF量子化学方法优化计算了BTA和HQ的分子结构参数,分析讨论了它们之间的缓蚀协同效应.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非水反相微乳中NaCl纳米粒子的制备
张丽;程虎民;马季铭
物理化学学报 2002, 18 (
01
): 79 -81. DOI:
10.3866/PKU.WHXB20020118
摘要
(
7321
)
PDF
(1276KB)(
4565
)
可视化
在乙醇/Brij 30/十六烷反相微乳中利用无水NaAc与HCl反应制备了水可溶性晶态NaCl纳米粒子,平均粒径为 60 nm.与在甲酰胺/AOT/正庚烷反相微乳中制备的粒径约为1 μm的NaCl粒子进行比较,表明在特定条件下,非水微乳可以作为合成水可溶性纳米粒子的有效介质.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Cu-Ni/Zn催化剂甲醇裂解机理原位XPS研究
席靖宇;王志飞;王卫平;吕功煊
物理化学学报 2002, 18 (
01
): 82 -86. DOI:
10.3866/PKU.WHXB20020119
摘要
(
6144
)
PDF
(1585KB)(
4170
)
可视化
利用原位XPS 和TPDMS 技术研究了CuNi/Zn催化剂在甲醇裂解反应中的机理和活性中心.TPDMS脱附产物中仅检测到CH3OH、H2和CO,而未发现CH4和CH3OCH3、HCOOCH3等其它含氧物种,说明在CH3OH裂解过程中仅包括O-H、C-H键的断裂,而不存在C-O键的断裂过程.Insitu XPS的研究发现,在反应温度升高到200 ℃以上时,Cu/Zn催化剂中的Zn明显被还原,反映出Cu/Zn催化剂失活过程的CuZn合金生成过程,而在CuNi/Zn催化剂中未观察到Zn的还原,且表面出现Cu+/Cu0共存的现象.Cu+和Cu0很可能共同构成催化剂表面的活性中心,Cu+应该是在甲醇裂解反应过程中形成的中间态.产物氢从CuNi/Zn 催化剂表面脱附为反应的控速步骤.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HBO
2
异构体的结构和相对稳定性
于海涛;池玉娟;傅宏刚;黄旭日;孙家锺
物理化学学报 2002, 18 (
01
): 87 -90. DOI:
10.3866/PKU.WHXB20020120
摘要
(
6173
)
PDF
(1270KB)(
3071
)
可视化
用ab initio方法在MP2/6311++G(d,p)水平下优化得到了HBO2体系的若干异构体和过渡态,并在QCISD(t)/6311++G(3df,2p)//MP2/6311++G(d,p)水平下进行了单点能量校正.对计算结果的分析表明,无论是在热力学还是在动力学上,具有链状结构的HOBO异构体(E1)是势能面上最稳定的结构,并对E1的电子结构进行了分析;另一具有C2v对称性的HBO(O)结构的异构体(E2)的能量比E1高381.72 kJ•mol-1,由于E2处于一个较深的势垒中,因此是比较稳定的,可以推断,在适合的实验中应该可以观察到异构体E2.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稀土镧对真空蒸发沉积银纳米粒子团聚的影响
许北雪;吴锦雷;刘盛;郭等柱;邵庆益;刘惟敏;薛增泉;吴全德
物理化学学报 2002, 18 (
01
): 91 -94. DOI:
10.3866/PKU.WHXB20020121
摘要
(
5151
)
PDF
(1702KB)(
2898
)
可视化
用透射电镜(TEM)和扫描电镜(SEM)研究了稀土镧对真空蒸发沉积银纳米粒子的影响.结果表明,稀土镧对真空蒸发沉积银纳米粒子有明显的细化作用.稀土镧对银纳米粒子的细化作用,是由于稀土镧增强了基底对银原子的吸附能,使镧和银结合形成的复合小银粒子局限于固定位置,进而减少了相互团聚所致.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新贮氢材料--含微量锰的微晶镁粉
王敬;吴锋;单中强
物理化学学报 2002, 18 (
02
): 97 -99. DOI:
10.3866/PKU.WHXB20020201
摘要
(
5665
)
PDF
(1083KB)(
3288
)
可视化
以气雾化冷凝法制备了含有微量Mn的微晶镁粉(Mg(Mn)). XRD表明,其主物相仍然是六方晶系的微晶镁,其粒径在100~500 nm之间.这种微晶镁粉(Mg(Mn))具有较高的储氢量(6.2%),在280 ℃具有较快的放氢速度.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二苯并四氮杂[14]轮烯金属配合物电子结构和性质
杨刚;龙翔云;杨高文;曾小君
物理化学学报 2002, 18 (
02
): 100 -105. DOI:
10.3866/PKU.WHXB20020202
摘要
(
6191
)
PDF
(1726KB)(
3445
)
可视化
用量子化学半经验方法和从头算对二苯并四氮杂[14]轮烯(Tmtaa)离子及其金属配合物的电子结构进行了详细的研究.讨论了轮烯金属配合物合成的模板效应及金属离子半径大小对模板效应的影响作用,对其亲电取代反应的活性位置作了相应理论解释.依据理论计算结果指导了轮烯配合物的定向亲电取代反应及新金属配合物的合成尝试,理论计算与实验事实基本一致.Tmtaa-Ni等配合物及其亲电取代反应产物的1HNMR谱、19FNMR谱表明金属配合物中金属离子对位C7、C16上的H原子被取代,与理论计算结果十分一致.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聚-2-氨基吡啶电化学合成及性质
阚锦晴;李想;李永舫
物理化学学报 2002, 18 (
02
): 106 -111. DOI:
10.3866/PKU.WHXB20020203
摘要
(
6720
)
PDF
(1634KB)(
3411
)
可视化
报导了在 0.43 mol•dm-3 C6H6N2和0.01 mol•dm-3 NaOH中用循环伏安法合成聚-2-氨基吡啶. 聚-2-氨基吡啶在1.0 mol•dm-3 ZnCl2(pH=4.99)溶液中的循环伏安图上有三对氧化-还原峰.旋转环-盘实验的结果表明,在 2-氨基吡啶聚合的初期有中间体生成.由红外光谱可知,聚-2-氨基吡啶具有头-尾相接的结构.聚-2-氨基吡啶平均粒子大小约893 nm, 平均粒子间距约 255 nm. 由聚-2-氨基吡啶正极和锌负极及2.5 mol•dm-3 ZnCl2溶液和 3.0 mol•dm-3 NH4Cl (pH=5.5) 溶液构成的电池,其放电曲线类似于Li-SOCl2, 放电曲线的中间区域非常平稳.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超声射流CCl
2
自由基激光诱导荧光激发谱
高义德;胡长进;冉琴;陈旸;陈从香
物理化学学报 2002, 18 (
02
): 112 -116. DOI:
10.3866/PKU.WHXB20020204
摘要
(
5307
)
PDF
(1732KB)(
3163
)
可视化
对CCl4/Ar混合气体脉冲直流高压放电产生CCl2自由基,在超声射流冷却下获得了CCl2 1B1- 1A1420~600 nm 波长范围的激光诱导荧光激发谱,系统标识了9个带系,81个振动带,其中56个振动带是我们新标识的.通过CCl2自由基的超声射流LIF谱与常温下压力为150 Pa 左右的LIF谱相结合分析,初步证实CCl2自由基电子态带源为17 255.04 cm-1.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NX(X=F,Cl,Br)分子结构与极化函数
f
轨道的作用
刘幼成;蒋刚;朱正和
物理化学学报 2002, 18 (
02
): 117 -121. DOI:
10.3866/PKU.WHXB20020205
摘要
(
7187
)
PDF
(1260KB)(
3403
)
可视化
用密度泛函理论的Becke3LYP方法,计算了NX(X=F,Cl,Br)的激发态b1Σ+ 和基态X3Σ-,并对比不含f轨道的基集合cc-pvDZ和6-311+G与含f轨道的基集合6-311+G(3df)的计算结果,发现极化函数f轨道对NCl和NBr的键长与谐振频率ωe有明显改进作用,即f轨道对成键有贡献,而f轨道对NF的Re和ωe则无明显作用.同时,基于能量共振转移的需要,用NF代替O2-I 红外激光系统的O2是不适宜的,而用NCl和NBr代替则是可能的.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水相中乙醇对胶体泡沫性质的影响
胡伟;叶汝强;吴树森;刘洪来
物理化学学报 2002, 18 (
02
): 122 -126. DOI:
10.3866/PKU.WHXB20020206
摘要
(
6402
)
PDF
(1775KB)(
3571
)
可视化
用不同比例的水-乙醇混合物作水相制备了胶体泡沫(CLA),实验观察并测定了CLA的形态、粒径分布、半衰期、Zeta电位、水相溶液的粘度和水相/油相之间的界面张力等性质.结果表明,水相中加入乙醇会影响CLA的稳定性和粒径大小,但对CLA的Zeta电位影响不大.乙醇对CLA稳定性的影响主要是由于乙醇分子嵌入到界面膜中导致膜的强度变化以及水相粘度发生变化导致CLA粒子间隙的排液过程发生变化.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XN)4R4簇合物的结构与化学键
武海顺;许小红;张聪杰;张富强
物理化学学报 2002, 18 (
02
): 127 -130. DOI:
10.3866/PKU.WHXB20020207
摘要
(
6728
)
PDF
(1221KB)(
3070
)
可视化
用密度泛函理论,在B3LYP/6-311G水平上,对(XN)4R4 (X=C,Si,Ge;R=H,CH3,NH2,OH)及合成的先驱化合物(XN)2R2进行几何构型、电子结构、振动频率和化学反应焓变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RCN)4比(CNR)4更稳定.所有簇合物的零点能EZP值,R=H时最小,R=CH3时最大,R配位原子依次为C、N和O时,EZP值逐渐减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在激波波面中氧分子的非平衡离解
王苏;崔季平;何宇中;范秉诚
物理化学学报 2002, 18 (
02
): 131 -136. DOI:
10.3866/PKU.WHXB20020208
摘要
(
4938
)
PDF
(1633KB)(
2944
)
可视化
对强激波作用下双原子分子振动与离解耦合的非平衡离解过程进行了理论计算.本工作的特点是将计算起点建立在分子基本参数上,采用主方程理论处理振动与离解的耦合,振动跃迁几率用SSH理论计算,在离解限附近考虑多量子数跃迁并计及原子复合的影响.对O2-Ar体系,计算给出了在正激波后O2分子振动能级分布、振动弛豫时间、离解孕育时间、离解产物浓度、离解速率系数等物理量随时间的演化.计算结果分别与Camac 和Wray的实验相符.计算显示,在激波作用的后期,有准稳态的振动能级布居分布.计算结果显示,Park模型低估了非平衡离解速率系数,Hansen模型则高估了非平衡离解速率系数.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双催化剂对A-B
2
类反应的最优构象
贺明峰;康雯;冯涛;韩小军
物理化学学报 2002, 18 (
02
): 137 -141. DOI:
10.3866/PKU.WHXB20020209
摘要
(
5100
)
PDF
(1473KB)(
3060
)
可视化
在平面网格上将两个相邻格点定义为一个“超结构”,并在此基础上给出了一种新的元胞自动机模型用于模拟CO在α,β NMRD双催化剂表面的氧化反应.这里反应只在同一个超结构内发生,并以演化几率为参数,来控制超结构内反应物的反应过程.在模拟中,以平均反应速率最大对应的构象为最优构象,给出了以3×3网格为晶胞,α所占比例为1/9~8/9,及以4×4网格为晶胞α所占比例为1/16~15/16时的一系列α,β双催化剂的最优构象.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改性Y分子筛的酸碱性能及吸附性能的研究
周灵萍;邓量;寇元;李宣文
物理化学学报 2002, 18 (
02
): 142 -146. DOI:
10.3866/PKU.WHXB20020210
摘要
(
6052
)
PDF
(1537KB)(
3596
)
可视化
吡啶、吡咯、苯、甲苯、乙苯作为探针分子,在Li+, Na+, K+, Cs+改性的Y型分子筛上进行吸附,用TPD及IR方法系统地研究了不同碱金属离子改性的Y型分子筛的酸碱性能和吸附性能的变化. 结果表明,按Li、Na、K、Cs的顺序, 随着碱金属离子半径的增大, 其L酸酸强度依次减弱,L碱的强度逐渐增强.由于改性Y型分子筛所含碱金属离子的不同,其对芳烃的吸附的强弱及吸附量的大小亦不同.随着骨架外的阳离子的半径逐渐增大,碱的强度逐渐增强,与芳烃的作用愈强烈,导致TPD脱附峰温增高及芳烃和侧链上的C-H伸缩振动谱带向低波数位移愈多.由于位阻的原因,对含同一种碱金属离子的分子筛来说,随着芳烃侧链C数的增加,芳烃的吸附量逐渐减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Pt和Sb、S吸附原子修饰的Pt电极上正丙醇氧化的CV和EQCM研究
陈国良;林珩;郑杏红;陈声培;孙世刚
物理化学学报 2002, 18 (
02
): 147 -151. DOI:
10.3866/PKU.WHXB20020211
摘要
(
5431
)
PDF
(1465KB)(
3449
)
可视化
运用电化学循环伏安法和石英晶体微天平研究了正丙醇在Pt电极和以Sb、S吸附原子修饰的Pt(Pt/Sbad和Pt/Sad)电极上的吸附和氧化过程.从电极表面质量变化角度指出正丙醇的氧化与电极表面氧物种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Pt电极表面Sb吸附原子能在较低的电位下吸附氧,可显著提高正丙醇电催化氧化活性,与在Pt电极上相比较,正丙醇氧化的峰电位负移了0.29 V,峰电流增加了近2倍.相反,Pt电极表面S吸附原子的氧化会消耗表面氧物种,饱和吸附S原子的Pt电极上正丙醇的电氧化受到抑制.本文从表面质量变化提供了吸附原子电催化作用的新数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AMT在青铜电极表面上吸附的SERS研究
魏无际;付海涛;李瑛;朱一帆
物理化学学报 2002, 18 (
02
): 152 -155. DOI:
10.3866/PKU.WHXB20020212
摘要
(
5720
)
PDF
(1506KB)(
3220
)
可视化
对AMT在青铜上的吸附行为进行激光拉曼电化学研究,通过改变青铜电极的电极电位对在有无Cl-存在条件下各主要拉曼振动峰进行观察.结果表明, AMT垂直吸附在青铜表面,有Cl-存在下, Cl-与AMT分子共吸附在青铜表面上.外加阳极极化电流、加入Cl-将增加AMT在青铜表面上的吸附.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硫酸铵颗粒沉积作用下A3钢的大气腐蚀行为
万晔;严川伟;屈庆;史志明;曹楚南
物理化学学报 2002, 18 (
02
): 156 -160. DOI:
10.3866/PKU.WHXB20020213
摘要
(
5582
)
PDF
(2113KB)(
3191
)
可视化
在温度为298 K,相对湿度为(85±5)%的条件下,对硫酸铵颗粒沉积后的A3钢的大气腐蚀行为进行了研究.腐蚀动力学曲线表明,沉积硫酸铵颗粒的A3钢试样比其空白试样的腐蚀更为严重.用IR、SEM/EDAX以及XPS分析研究了不同周期试样的结构和形貌,发现腐蚀主要沿着硫酸铵颗粒沉积的地方进行,随着腐蚀时间的延长,逐渐生成碱式硫酸铁盐,这些腐蚀产物减缓了A3钢腐蚀的速度.对硫酸铵颗粒沉积条件下A3钢的腐蚀机理进行了讨论.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原油活性组分油水界面膜扩张粘弹性研究
孙涛垒;彭勃;许志明;张路;赵濉;李明远;俞稼镛
物理化学学报 2002, 18 (
02
): 161 -165. DOI:
10.3866/PKU.WHXB20020214
摘要
(
5543
)
PDF
(1694KB)(
3278
)
可视化
研究了用超临界萃取分馏法(SFEF)从伊朗重质原油中分离的两个具有不同平均分子量的原油界面活性组分在正癸烷/水界面的扩张粘弹性行为以及温度对体系扩张粘弹性的影响.研究发现平均分子量大的样品能在油水界面形成更为牢固的界面膜.从扩张模量幅度对扩张频率的双对数曲线和扩张模量相角的频率依赖关系可以推断所有实验体系界面膜的主要的弛豫过程不是扩散弛豫,而可能主要是通过吸脱附势垒的弛豫过程.温度对两个样品的扩张粘弹性参数都有强烈的影响.升高温度可以降低膜的强度和粘度,并且改变相角的频率响应.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N
-对甲基苯基-
N
′-(2-吡啶基)脲的低温热容及热分析
陆沁莹;宋永吉;孟霜鹤;邢军;谭志诚
物理化学学报 2002, 18 (
02
): 166 -169. DOI:
10.3866/PKU.WHXB20020215
摘要
(
4834
)
PDF
(1421KB)(
3187
)
可视化
通过低温量热和热分析方法,测定了N-对甲基苯基-N′-(2-吡啶基)脲(以下简称NPMPN′2PU)的低温热容和热力学性质.通过对NPMPN′2PU进行低温量热,得到了NPMPN′2PU在80~370 K 温区的热容曲线,热容曲线光滑,没有任何热异常现象,由此实验热容数据计算出NPMPN′2PU在这段温区内的热力学数据.从DSC实验结果发现, NPMPN′2PU熔化峰值出现在173.86 ℃,熔化焓为204.45 kJ•mol-1.紧接熔化峰后NPMPN′2PU开始分解,分解峰只有一个,分解峰值温度为226.11 ℃.TG和DTG的实验结果表明,NPMPN′2PU失重的峰值为227.2 ℃,这些结果与DSC实验结果吻合.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铈和镧改性
γ
-Al
2
O
3
担载Pd催化剂的结构效应
杨成;董庆年;张静;任杰;孙予罕;谢亚宁;胡天斗
物理化学学报 2002, 18 (
02
): 170 -174. DOI:
10.3866/PKU.WHXB20020216
摘要
(
6291
)
PDF
(1612KB)(
3480
)
可视化
分别以镧-铈、铈-镧顺序浸渍和镧铈共浸渍的方式在γ-Al2O3载体上引入助剂La2O3和CeO2,然后担载Pd制备了一系列催化剂.以甲醇分解为探针反应,采用XRD、EXAFS和XPS对催化剂的体相和表面结构进行表征,用BET法测定比表面积,并进行了吸附态CO的FTIR研究.结果表明,La2O3容易进入CeO2的晶格中,促进了CeO2在γ-Al2O3上的分散.但不同的La2O3、CeO2加入方式对活性组分Pd在改性载体上的分散度、优势暴露面及其与CeO2之间的相互作用产生不同的影响.关联甲醇分解性能测试结果说明,Pd在载体上的高度分散以及Pd和CeO2之间通过界面产生的强相互作用是催化剂具有高活性的关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青霉素G钾盐在CTAB胶束中的水解及其抑制
钱俊红;郭荣
物理化学学报 2002, 18 (
02
): 175 -179. DOI:
10.3866/PKU.WHXB20020217
摘要
(
5479
)
PDF
(1426KB)(
3030
)
可视化
以紫外光谱法研究了青霉素G钾盐(Pen-K)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胶束体系中的水解反应, 并探讨了水解反应机理.结果表明, CTAB胶束对Pen-K的水解具有抑制作用; Pen-K在CTAB胶束体系水解时,体系pH值的变化与在水中相似, 表明H+浓度对这种抑制作用影响较小.红外光谱和微极性研究表明,部分Pen-K钾盐定位于CTAB胶束栅栏层中, 增加了其稳定性.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二元共聚物热解碳包覆的石墨负极材料
陈继涛;周恒辉;常文保;慈云祥
物理化学学报 2002, 18 (
02
): 180 -182. DOI:
10.3866/PKU.WHXB20020218
摘要
(
6357
)
PDF
(1323KB)(
3688
)
可视化
以苯萘二元共聚物包覆天然石墨后进行热处理,用所制备的包覆石墨作为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与包覆前石墨材料相比较,可逆容量提高了10%,不可逆容量降低了7%,循环性能也得到了大的改善. X射线分析表明,改性后该石墨晶体中三方石墨的含量增高.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碳基针孔组合微电极的性能测试与理论验证
赵凯元;王敔清
物理化学学报 2002, 18 (
02
): 183 -187. DOI:
10.3866/PKU.WHXB20020219
摘要
(
5013
)
PDF
(1575KB)(
3418
)
可视化
在涂敷绝缘漆的碳电极上,用针尖刺穿绝缘膜,形成组合微盘电极.在铁氰化钾与亚铁氰化钾溶液体系测得电极的循环伏安曲线与理论计算曲线十分吻合.阶梯扫描伏安法测得的极限扩散电流,与亚铁氰化钾浓度和扫描速率平方根都成良好的线性关系.在氯化钾支持电解质溶液中,测得Cd(Ⅱ)的循环伏安曲线是不可逆的, Cd(Ⅱ)的还原波峰电位在-0.98 V(相对于饱和甘汞电极)附近; 800 mV•s-1阶梯扫描速率下,在2.55×10-5 ~1.28×10-4 mol•dm-3浓度范围内, Cd(Ⅱ)的浓度与还原波峰电流成良好的线性关系.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