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化学学报
物理化学学报
首页
期刊信息
刊物介绍
编委会
庆祝活动纪要
数据库收录
影响因子
获奖情况
投稿中心
在线投稿
投稿信息
读者中心
在线预览
专刊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全年目录
按栏目浏览
过刊浏览
征订启事
Email Alert
审稿中心
专家审稿
编委审稿
主编审稿
相关信息
联系我们
English
物理化学学报 2005 Vol.21
按期号、起始页码排序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导出引用
EndNote
Ris
BibTeX
显示/隐藏图片
Select
右旋布洛芬的低温热容
徐芬;孙立贤;谭志诚;李瑞莲;田琦峰;张涛
物理化学学报 2005, 21 (
01
): 1 -5. DOI:
10.3866/PKU.WHXB20050101
摘要
(
6372
)
PDF
(647KB)(
3296
)
可视化
在80~370 K温度范围内, 用精密自动绝热量热计准确测量了右旋布洛芬的摩尔热容.其固态右旋布洛芬测量值对折和温度X[X=f(T)]的拟和方程为:Cp,m(S)=-39.483X4-66.649X3+95.196X2+210.84X+172.98;相应的液态的拟和方程为 :Cp,m(L)=7.191X3+4.2774X2+56.365X+498.5.并计算得到右旋布洛芬相对于室温(298.15 K)的摩尔焓和摩尔熵.右旋布洛芬的熔点为(324.15±0.02) K.基于摩尔热容的测量,还可获得右旋布洛芬的纯度为99.44%.并对右旋布洛芬和消旋布洛芬的热容进行了对比研究.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C
12
-2-E
n
-C
12
•2Br与SDS混合水溶液的胶团化研究
姜蓉;赵剑曦;张国城;游毅
物理化学学报 2005, 21 (
01
): 6 -9. DOI:
10.3866/PKU.WHXB20050102
摘要
(
5582
)
PDF
(1546KB)(
3096
)
可视化
与[C12H25N+(CH3)2CH2]2•2Br-(简记为C12-2-C12•2Br)/ C12H25SO4Na(SDS)混合水溶液相比,随着联接链上乙氧基团(E)数目增加,[C12H25N+(CH3)2]2C2H4(OC2H4)n•2Br-(简记为C12-2-En-C12•2Br, n=2,3)与SDS混合水溶液澄清区域明显增大. C12-2-E3-C12•2Br/SDS混合胶团化过程中二组分产生了协同效应,理论预测在澄清区域所能达到的最小临界胶团总浓度(cmcT,min)= 0.0339 mmol•L-1,对应的SDS在溶液体相中的摩尔分数(x2*)=0.447.当水溶液体相中SDS摩尔分数(x2)=0.5时,混合胶团总聚集数(NT)=36,混合胶团中SDS的摩尔分数(x2M)=0.43.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Ga
2
O
3
-NiO复合氧化物的溶胶-凝胶法制备和气敏性能
葛秀涛;方大儒;刘杏芹
物理化学学报 2005, 21 (
01
): 10 -15. DOI:
10.3866/PKU.WHXB20050103
摘要
(
7214
)
PDF
(1900KB)(
3305
)
可视化
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Ga2O3-NiO复合金属氧化物气敏材料,对其相组成、电导和气敏性能作了研究.结果表明:镍镓物质的量比n(Ni2+) : n(Ga3+)=0.7~0.9:2、800 ℃下热处理4 h,得到纯相尖晶石型复合金属氧化物NiGa2O4.缺陷GaNi×的反应(GaNi×→GaNi’+h●),使NiGa2O4呈p型半导体. n(Ni2+) : n(Ga3+)=1:2凝胶粉在800 ℃下热处理4 h,所得纳米微粉制作的元件在313 ℃工作温度下对C2H5OH有较高灵敏度和良好的选择性.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PBO聚合物紫外吸收光谱中环境因素影响的理论研究
冯东东;庄启昕;吴平平;韩哲文
物理化学学报 2005, 21 (
01
): 16 -21. DOI:
10.3866/PKU.WHXB20050104
摘要
(
5735
)
PDF
(1869KB)(
3686
)
可视化
芳杂环液晶高分子聚对亚苯基苯并二噁唑(PBO, poly(p-phenylene-2,6- benzobisoxazole))的共轭平面结构赋予其光电性能而备受关注.实验结果表明其光电性能受其所处环境状态影响. 通过量子化学计算研究发现,PBO无论固态还是溶液状态的最大紫外吸收均较其本征值有所红移.对PBO二聚体模型以及其在强质子酸中所具有的质子化形态模型的紫外吸收光谱计算模拟的结果表明,PBO聚集态时的分子间相互作用,以及溶液中质子化效应均导致红移.质子化模型所得紫外吸收光谱能很好地阐释溶液中具有精细结构实测的紫外吸收光谱.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新型Schiff碱分子钳对中性分子的识别性能研究
王健;张清华;刘丽;陈淑华
物理化学学报 2005, 21 (
01
): 22 -27. DOI:
10.3866/PKU.WHXB20050105
摘要
(
5597
)
PDF
(1836KB)(
3631
)
可视化
采用差紫外光谱法考察了3种新型Schiff碱分子钳对一系列二苯甲酮、芳香二胺的识别性能.测定了主客体间的结合常数(Ka)和自由能变化(ΔG0).结果表明,分子钳对所考察的客体显示良好的识别作用,主客体间形成1:1型超分子配合物.讨论了识别作用的推动力与形状、大小匹配和几何互补等因素对形成主客体配合物的影响,并利用核磁氢谱与计算机模拟作为辅助手段对主要的实验结果与现象进行了解释.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抗癌性吲哚喹唑啉衍生物的定量构效关系
吴文娟;赖瑢;郑康成;云逢存
物理化学学报 2005, 21 (
01
): 28 -32. DOI:
10.3866/PKU.WHXB20050106
摘要
(
7444
)
PDF
(1740KB)(
3603
)
可视化
用量子化学密度泛函理论(DFT)、分子力学(MM+)及回归分析方法,对一系列抗癌性吲哚喹唑啉衍生物进行了定量构效关系(QSAR)的研究.通过回归分析,筛选了影响抗癌活性的主要因素,建立了定量构效关系方程.结果表明,化合物的最低未占据分子轨道(LUMO)与最高占据分子轨道(HOMO)之间的能量差(ΔεL-H)、分子的疏水性(lgP)以及环D上的总电荷(ΣQD)和环D上R1取代基的第一个原子的净电荷(QFR1)是影响化合物抗癌活性的主要因素.所得模型对化合物抗癌活性有较好的预测效果. 同时, 与ΔεL-H密切相关的LUMO轨道能量及共轭平面面积对药物的DNA-结合及其活性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可通过选取具有较强的拉电子性质同时又能与本系列化合物的骨架形成更大共轭体系的取代基R1,设计抗癌活性较高的化合物.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钛硅复合氧化物局域结构的研究
杨晓光;董鹏;周亚松;刘涛;张静;谢亚宁;胡天斗
物理化学学报 2005, 21 (
01
): 33 -37. DOI:
10.3866/PKU.WHXB20050107
摘要
(
6138
)
PDF
(1725KB)(
3604
)
可视化
用XAFS(X-ray absorption fine structure)分析了由溶胶-凝胶、液相浸渍和化学气相沉积等三种方法制备的二氧化钛和二氧化硅复合氧化物的Ti K边结构.结果表明:溶胶-凝胶法制得的复合氯化物中的钛分散很好,液相浸渍法次之,而化学气相沉积法最差.不论哪种方法,随钛含量(或钛硅原子比)的增加,边前特征峰A2降低,钛的第一配位层Ti-O的配位数和键长增加;在复合载体中既有钛中心对称的八面体6配位TiO6的结构也有钛中心对称性差的四面体4配位TiO4或五面体5配位结构,并且随钛含量增加,钛的局域结构越来越接近锐钛矿型二氧化钛.根据XAFS、XRD、IR表征结果,提出了钛硅复合氧化物模型.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DEA与SDS/
n
-C
5
H
11
OH/H
2
O微乳液的相互作用
刘燕;郭霞;郭荣
物理化学学报 2005, 21 (
01
): 38 -41. DOI:
10.3866/PKU.WHXB20050108
摘要
(
6094
)
PDF
(1336KB)(
2803
)
可视化
以循环伏安法研究了N,N-二乙基苯胺(DEA)与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正戊醇(n-C5H11OH)/H2O体系O/W和W/O结构微乳液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DEA在SDS/n-C5H11OH/H2O体系微乳液中有两种定位方式:其一,DEA分子在微乳液液滴膜相中定位于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的极性基团附近;其二,DEA分子在微乳液液滴膜相中定位于表面活性剂疏水基团一侧.两种定位的分布与微乳液的结构和组成相关.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表面光电压测量中的最佳相位
庞山;张兴堂;程轲;李蕴才;黄亚彬;杜祖亮
物理化学学报 2005, 21 (
01
): 42 -46. DOI:
10.3866/PKU.WHXB20050109
摘要
(
6004
)
PDF
(2001KB)(
3035
)
可视化
对基于锁相放大技术的表面光电压测量中的“最佳相位"的物理意义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的理论分析及实验验证.结果表明,对于通常所采用的金属-绝缘体-半导体(MIS)“三明治"测量结构,其等效阻抗会很大程度地影响到最佳相位.对于体相材料,“最佳相位"仅与测量条件有关;对于纳米材料等体系,光照可以改变MIS结构的等效电阻(Rins)、等效电容(Cins),从而将引起最佳相位角的显著变化,使“最佳相位”与所研究材料的特性直接关联起来.因此,该手段有可能成为一种新的纳米材料光电检测方法.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Ag(TCNQ)准一维微米结构的制备及表征
曹冠英;叶春暖;徐华华;孙大林;陈国荣
物理化学学报 2005, 21 (
01
): 47 -51. DOI:
10.3866/PKU.WHXB20050110
摘要
(
5864
)
PDF
(1716KB)(
2996
)
可视化
利用溶液化学反应法制备了准一维结构的金属有机配合物Ag(TCNQ). X射线衍射(XRD)表明,所制备的Ag(TCNQ)为晶态结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的观察证明,Ag(TCNQ)为准一维的微米管或线;Raman 测试结果表明,单根的Ag(TCNQ)形成时,Ag原子与TCNQ分子之间发生了电荷转移.对样品的制备工艺,即 Ag膜厚度和浸入溶液的反应时间对生成Ag(TCNQ)晶体形貌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Ag膜越薄,生长出的晶体越稀疏;Ag膜与TCNQ乙腈溶液的反应时间影响其形貌的变化.反应历经三个阶段,晶体形成和长大阶段、反应完全阶段及溶解阶段.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邻二氮杂苯-水复合物的氢键结构与性质
李权;黄方千
物理化学学报 2005, 21 (
01
): 52 -56. DOI:
10.3866/PKU.WHXB20050111
摘要
(
7047
)
PDF
(1354KB)(
3384
)
可视化
用密度泛函理论B3LYP方法和MP2方法对邻二氮杂苯-水复合物基态的氢键结构与相互作用能进行了理论计算,结果表明复合物之间存在较强的氢键N…H-O.在复合物中,水的H-O对称伸缩振动频率明显红移.同时,使用含时密度泛函理论方法计算了邻二氮杂苯单体及复合物的低占据1(n,π*) 和1(π,π*) 态的垂直激发能,计算结果与实验值吻合较好.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Sol-gel自蔓燃法控制合成二氧化钛纳米粉体及性能
燕青芝;宿新泰;周艳平;葛昌纯
物理化学学报 2005, 21 (
01
): 57 -62. DOI:
10.3866/PKU.WHXB20050112
摘要
(
6278
)
PDF
(2187KB)(
3501
)
可视化
采用化学络合溶胶-凝胶法,结合自蔓燃合成工艺制备了结构可控、分散性良好的TiO2纳米粉体.考察了原料组成、凝胶膨胀程度和温度机制对粉体结构、分散性的影响,用漫反射光谱测试了所制备粉体的光吸收性能. 结果表明,将原料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摩尔比从2增加到7,在600 ℃的煅烧温度下可以得到金红石含量在25%~68.2%之间的TiO2,这些结构不同的粉体粒度为30 nm左右;凝胶前驱体经过150 ℃充分膨胀炭化,能有效阻止胶粒间氢键的形成,并且能够防止因毛细管作用而导致的凝胶网络坍塌,从而得到单分散无团聚粉体;提高煅烧温度,金红石含量增多、颗粒粒度增大,800 ℃时出现团聚体;用该工艺制备的粉体的光吸收范围发生明显红移,与市售金红石型TiO2相比,反光率下降10%以上;金红石含量为55.5%的混晶型粉体显示出最好的光吸收性能.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疏水性微孔中水的结构和扩散性质的分子模拟
刘迎春;王琦;吕玲红;章连众
物理化学学报 2005, 21 (
01
): 63 -68. DOI:
10.3866/PKU.WHXB20050113
摘要
(
8510
)
PDF
(1683KB)(
4157
)
可视化
用分子动力学(MD)方法模拟了受限在疏水性微孔中的水的结构与动力学行为.分别考察了孔径、温度和压力对水在孔道方向的密度分布和自扩散系数的影响,计算了不同温度下水的径向分布函数.发现在小孔径的微孔中,随着温度的降低,水分子沿孔道的分布逐渐变得不均匀,最终导致气-液相分离,微孔孔道内有明显的分段现象.受限在小孔径微孔中水的自扩散系数大约为体相流体水的20%~30%,并且随着孔径的减小,自扩散系数也减小.同时还发现沿孔道方向的自扩散系数分量大约为孔径方向的4~5倍.提出了微孔中水自扩散系数的关联模型.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二氧化钛薄膜的低温制备及其性能表征
鲍兴旺;张金龙;梁学海;黄家祯;张利中
物理化学学报 2005, 21 (
01
): 69 -73. DOI:
10.3866/PKU.WHXB20050114
摘要
(
6648
)
PDF
(2182KB)(
3454
)
可视化
通过水煮法在较低温度下制备了均匀、透明的TiO2-SiO2复合薄膜,利用XRD、AFM和UV-Vis光谱等手段对薄膜的物相、表面形态结构和透明性进行了表征,分析了SiO2的添加对薄膜性质的影响.并利用紫外光照降解罗丹明B溶液评价了薄膜的光催化活性及其影响因素.实验结果表明,通过水煮法在较低温度下制备的薄膜具有较高的光催化活性,适量SiO2的添加能够提高薄膜的光催化活性.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核-壳结构Au-Pt纳米粒子的光谱表征和电催化性能
田娜;陈卫;孙世刚
物理化学学报 2005, 21 (
01
): 74 -78. DOI:
10.3866/PKU.WHXB20050115
摘要
(
6426
)
PDF
(1671KB)(
3398
)
可视化
用化学还原法合成了核-壳结构Au-Pt纳米粒子.紫外可见光谱(UV-Vis)、电化学循环伏安(CV)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表征结果指出,所合成的核-壳结构Au-Pt纳米粒子为球形,平均直径为27 nm.以CO为分子探针,结合透射红外光谱研究,发现CO以孪生吸附态形式(COT)吸附在Au-Pt纳米粒子上,在2110 cm-1和2063 cm-1附近分别给出对称和反对称红外吸收峰. CV研究结果指出Au-Pt/GC电极对CO的氧化有较高的催化活性,起始氧化电位较本体Pt电极提前了0.45 V,峰电位提前了0.11 V.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氧化铝胶体的添加对氧化铝
γ
→
α
相变的影响
吴玉程;杨晔;李勇;崔平
物理化学学报 2005, 21 (
01
): 79 -83. DOI:
10.3866/PKU.WHXB20050116
摘要
(
6344
)
PDF
(1679KB)(
3599
)
可视化
在γ-Al2O3粉体中添加氧化铝胶体,研究其对氧化铝α相变的影响.结果表明,与α氧化铝粉体籽晶相比较,氧化铝胶体也可以起到籽晶的作用;由于其颗粒较小、在γ-Al2O3中分散均匀且能与之紧密接触,大大降低了α相变温度,改善了煅烧产物的微结构,从而得到分散均匀、平均粒径< 100 nm的α氧化铝超细粉体.根据对粉体形貌TEM的观察,初步探讨了添加氧化铝胶体的前驱体α相变的过程.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CoO/SrTiO
3
的合成及光催化分解水制氢性能
王桂赟;王延吉;赵新强;宋宝俊
物理化学学报 2005, 21 (
01
): 84 -88. DOI:
10.3866/PKU.WHXB20050117
摘要
(
5952
)
PDF
(1862KB)(
3447
)
可视化
通过添加碱金属化合物矿化剂,以Sr(NO3)2和钛酸四丁酯的水解产物TiO(OH)2为原料进行固态反应,制得结晶完整性较好的SrTiO3粉末.再由浸渍法负载CoO,制备出光催化分解水催化剂CoO/SrTiO3,在400 W高压汞灯照射下,产氢速率可达到480μmol•g cat-1•h-1. SEM、UV-Vis漫反射光谱表征结果显示,合成SrTiO3时加入KOH矿化剂可使固态反应完全,SrTiO3结晶完整性提高,进而促进其光催化活性提高.确定了适宜的KOH矿化剂用量为2.0%(w).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锂离子电池阴极材料LiMn
2-x
Zr
x
O
4
的性能表征
唐致远;张娜;卢星河;黄庆华
物理化学学报 2005, 21 (
01
): 89 -92. DOI:
10.3866/PKU.WHXB20050118
摘要
(
6054
)
PDF
(1704KB)(
2922
)
可视化
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掺杂改性的尖晶石型LiMn2-xZrxO4 (x= 0, 0.01, 0.02, 0.04, 0.06, 0.08, 0.10)作为锂离子电池阴极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和环境扫描电镜对材料的晶体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从材料的晶体结构、恒流充放电测试和循环性能等方面分析了掺杂元素Zr在改善材料性能中的作用.实验表明,当Zr的掺杂量在x ≤ 0.06时,材料在保持较高容量的同时,循环性能得到了明显改善.其中LiMn1.98Zr0.02O4的性能最佳,50次循环后容量仍在113.8 mA•h•g-1以上.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恒电量瞬态扰动测量Tafel斜率及数据积分处理
赵永韬;郭兴蓬;赵广宇;董泽华;陈光章
物理化学学报 2005, 21 (
01
): 93 -97. DOI:
10.3866/PKU.WHXB20050119
摘要
(
5814
)
PDF
(1730KB)(
3217
)
可视化
提出了一个三参数积分法拟合恒电量强极化数据以测定Tafel斜率的新方法.实验证明,恒电量瞬态扰动测量碳钢在酸溶液中的腐蚀,获得的Tafel斜率与消除了溶液电阻影响的Tafel外推结果有很好的一致性,说明恒电量法有效地消除了溶液电阻对该体系测量结果的影响,并且通过电化学和失重实验验证表明,这种快速测量可以获得准确的腐蚀速率.这种新的恒电量强极化积分算法相对微分法的优势体现在算法简捷和用于数值计算的数据具有较高的信噪比,因此能够提高测量精度.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载药微乳液相行为的研究
陆杨燕;夏强;夏勇;马全红;顾宁
物理化学学报 2005, 21 (
01
): 98 -101. DOI:
10.3866/PKU.WHXB20050120
摘要
(
5715
)
PDF
(1829KB)(
3339
)
可视化
提出了一种基于相图研究实现纳米药物载体可控制备的方法.采用微乳液控温相图绘制装置绘制了硬脂酸聚烃氧(40)酯(S-40)/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嵌段共聚物(F-68)/单硬脂酸甘油酯(GMS)/水体系的拟三元相图,基于电导率测定值确定了微乳液的结构(W/O、双连续相和O/W),该体系同时存在液晶区域.乳化剂S-40/F-68的质量比为7:3.研究了脂溶性药物维甲酸(RA)对微乳液相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RA的加入对微乳液的相行为影响较小.基于相图研究结果制备了维甲酸固体脂质纳米粒(RA-SLN),亚微米粒度分析仪(PCS)测定的平均粒径和透射电镜测试都表明RA-SLN为10 nm左右的球状粒子.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CuO/Al
2
O
3
催化剂高温固相反应的原位XRD和Raman研究
方萍;谢云龙;罗孟飞;黄炜
物理化学学报 2005, 21 (
01
): 102 -105. DOI:
10.3866/PKU.WHXB20050121
摘要
(
5965
)
PDF
(1553KB)(
4520
)
可视化
采用原位XRD和激光Raman光谱等技术对CuO/Al2O3系列催化剂高温下的表面组成和体相结构的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焙烧温度升高,CuO首先与载体Al2O3发生固相反应生成CuAl2O4.CuAl2O4层能阻止外层CuO进一步向载体Al2O3扩散,从而使部分CuO稳定在CuO/Al2O3催化剂的表层.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利用溶液法制备小分子有机化合物纳米线
乔俊娟;孟祥敏;张晓宏;吴世康
物理化学学报 2005, 21 (
01
): 106 -109. DOI:
10.3866/PKU.WHXB20050122
摘要
(
5711
)
PDF
(1688KB)(
3306
)
可视化
利用溶液法制备得到以乳酸分子为主要组分的纳米线.通过FESEM、TEM、EDX、TGA和FT-IR等手段对得到的纳米线样品进行了表征.并对纳米线形成的各种影响因素和机理进行了初步讨论.结果表明,锌离子的存在是乳酸纳米线得以形成的重要条件.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高温热解法制备硒化镉纳米晶
陈书堂;徐冀川;汪裕萍;力虎林
物理化学学报 2005, 21 (
02
): 113 -116. DOI:
10.3866/PKU.WHXB20050201
摘要
(
6281
)
PDF
(1533KB)(
3707
)
可视化
以脂肪酸和三辛基氧化膦为表面活性剂,采用高温热解硒与镉的前聚体,制备出分散性好的CdSe纳米晶.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研究表明,控制反应时间可以改变CdSe纳米晶的荧光强度.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超细氢氧化亚镍的溶胶凝胶法制备及其准电容特性
王晓峰;王大志;梁吉
物理化学学报 2005, 21 (
02
): 117 -122. DOI:
10.3866/PKU.WHXB20050202
摘要
(
6040
)
PDF
(2054KB)(
3878
)
可视化
以聚乙二醇为抑制剂,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粒径小于200 nm且具有链珠状特殊形态的超细氢氧化亚镍电极材料.伏安特性测试和电化学阻抗测试表明在氢氧化亚镍中掺加适量碳纳米管可以显著改善电极材料的容量特性和阻抗特性,其中碳纳米管质量分数为20%的复合电极其比电容量可以达到320 F
&#
8226;g
-1
.采用复合电极作为正极,活性炭电极作为负极组成的复合型电化学电容器最大工作电压可以达到1.6 V,具有良好的容量特性和大电流放电特性.恒流充放电测试证明复合型电化学电容器具有高能量密度及高功率放电特性,电容器的峰值功率密度为8.6 W
&#
8226;g
-1
.当以0.88 W
&#
8226;g
-1
功率放电时,电容器能量密度可达20.11 W
&#
8226;h
&#
8226;kg
-1
, 当采用3.46 W
&#
8226;g
-1
的高功率进行放电时,复合型电容器的能量密度仍然能够达到11.11 W
&#
8226;h
&#
8226;kg
-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甲磺酸培氟沙星与人血清白蛋白之间结合模式的研究
马国正;谭非;蒋勇军;郑柯文;郭明;俞庆森
物理化学学报 2005, 21 (
02
): 123 -127. DOI:
10.3866/PKU.WHXB20050203
摘要
(
6504
)
PDF
(1989KB)(
3329
)
可视化
采用实验和计算的方法研究了甲磺酸培氟沙星与人血清白蛋白之间的结合作用.荧光法测得甲磺酸培氟沙星与人血清白蛋白形成一种类型的复合物,结合常数为1.7×10
5
L
&#
8226;mol
-1
,有1.05个平均结合位点;微量热法测得该药物-蛋白结合过程中焓变为1.03 kJ
&#
8226;mol
-1
,熵变为101.28 J
&#
8226;K
-1
&#
8226;mol
-1
,反应为熵驱动.用分子对接的方法预测了甲磺酸培氟沙星与人血清白蛋白的结合模式.计算表明,甲磺酸培氟沙星可结合在人血清白蛋白的两个药物结合位点,疏水作用即熵效应在药物与蛋白的结合中起重要作用,预测的结合自由能和实验值基本一致.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CeCl
3
-CdCl
2
-H
2
O和CeCl
3
-CdCl
2
-HCl-H
2
O的相平衡
卓立宏;乔占平;郭应臣;王惠
物理化学学报 2005, 21 (
02
): 128 -133. DOI:
10.3866/PKU.WHXB20050204
摘要
(
5862
)
PDF
(1485KB)(
3377
)
可视化
测定了三元系CeCl
3
-CdCl
2
-H
2
O (25 ℃)和四元系CeCl
3
-CdCl
2
-HCl(~8.4%)-H
2
O(25 ℃) 的相平衡溶度数据,绘制了相应的溶度图.该三元系是由5个固相区CdCl
2
&#
8226;2.5H
2
O(原始盐)、CdCl
2
&#
8226;H
2
O(原始盐)、6CdCl
2
&#
8226;CeCl
3
&#
8226;14H
2
O、4CdCl
2
&#
8226;CeCl
3
&#
8226;12H
2
O、CeCl
3
&#
8226;7H
2
O(原始盐)组成的复杂体系.该四元系是由5个固相区CdCl
2
&#
8226;H
2
O(原始盐)、9CdCl
2
&#
8226;CeCl
3
&#
8226;19H
2
O、6CdCl
2
&#
8226;CeCl
3
&#
8226;14H
2
O、4CdCl
2
&#
8226;CeCl
3
&#
8226;12H
2
O、CeCl
3
&#
8226;7H
2
O(原始盐)组成的复杂体系.其中6CdCl
2
&#
8226;CeCl
3
&#
8226;14H
2
O在该三元系是介稳化合物.9CdCl
2
&#
8226;CeCl
3
&#
8226;19H
2
O 、6CdCl
2
&#
8226;CeCl
3
&#
8226;14H
2
O和4CdCl
2
&#
8226;CeCl
3
&#
8226;12H
2
O用X射线粉末衍射及TG-DTG和DSC等方法进行了研究,并对X射线粉末衍射进行了指标化.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用绝热测试的压力数据计算分解反应的表观活化能
钱新明;刘丽;冯长根
物理化学学报 2005, 21 (
02
): 134 -138. DOI:
10.3866/PKU.WHXB20050205
摘要
(
6913
)
PDF
(763KB)(
4367
)
可视化
绝热量热技术的广泛应用促进了绝热动力学研究的发展.至今为止,绝热动力学的研究仍是以Townsend 和 Tou在1980年提出的绝热动力学方程为基础.他们利用反应物浓度与温度的关系建立动力学模型,从而求得了反应的活化能.但这种方法在反应体系的温度效应不明显时的应用,就受到很大的限制.因此,本文通过建立用压力表示的动力学方程,充分利用绝热量热中的压力数据,提出了一种计算反应活化能的新方法.同时用这种方法计算了过氧化二叔丁基和2-甲基-5-硝基苯磺酸的绝热分解活化能值,并与文献值和其他计算方法所得结果进行了比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新型手性双核Salen Mn的分子识别研究
袁瑞娟;阮文娟;朱必学;曹小辉;朱志昂
物理化学学报 2005, 21 (
02
): 139 -145. DOI:
10.3866/PKU.WHXB20050206
摘要
(
5602
)
PDF
(2269KB)(
3366
)
可视化
合成了新型手性双Salen配体1及双核锰配合物2,并进行了表征.用紫外-可见光谱滴定法研究了主体双核Salen Mn(2)与咪唑、吡啶类客体的分子识别行为.结果表明:对咪唑类客体的缔合常数顺序为K(Im) > K(2-MeIm) > K(N-MeIm);对吡啶类客体缔合常数顺序为K(4-MePy) > K(3-MePy)> K(Py).主体与所有客体的配位数均为2.测定了识别过程的热力学函数ΔrHmθ, ΔrSmθ, 发现反应为放热、熵减过程.利用圆二色光谱研究了识别过程的Cotton效应.用分子力学方法研究了主客体的最低能量构象,结合量化计算结果对实验事实做了进一步解释.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四甲基锡在MCM-41分子筛表面的接枝反应及产物性能
郑瑛;王绪绪;付贤智;魏可镁
物理化学学报 2005, 21 (
02
): 146 -150. DOI:
10.3866/PKU.WHXB20050207
摘要
(
5736
)
PDF
(1670KB)(
3677
)
可视化
研究了真空条件下SnMe4在MCM-41分子筛表面的接枝反应,并用元素分析、ICP、GC-MS、XRD、FTIR、DRS、13C及119Sn MAS NMR、XPS、BET、TPD、TPR等方法对产物的组成、结构和性质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 两者可以定量地进行化学反应,将确定数目的甲基锡基团接枝在分子筛表面, 形成SnMe3/MCM-41物种;接枝反应发生在分子筛表面上, 不破坏MCM-41分子筛骨架结构;改性分子筛的BET比表面积有所降低,孔体积变小, 表面性质发生变化.四甲基锡在MCM-41上接枝反应的温度为343 K,比它与HY沸石的反应温度(193 K)高得多,并且产物SnMe3/MCM-41的热稳定性也高于SnMe3/HY.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α
2A
肾上腺素受体的同源模建及与Yohimbine的对接研究
赵立峰;丁晓琴;丁俊杰;陈冀胜
物理化学学报 2005, 21 (
02
): 151 -155. DOI:
10.3866/PKU.WHXB20050208
摘要
(
5033
)
PDF
(1715KB)(
2848
)
可视化
通过对比多个与α2A-肾上腺素受体同属G-蛋白偶联受体的视紫红质蛋白序列,选择以相似性最大的牛视紫红质蛋白为模板,同源模建了α2A-肾上腺素受体的跨膜结构,并在结构中找到了体积为0.090 nm3,已被报导的活性残基包围的活性位点.运用分子力学与动力学方法研究了此结构突变前后与抑制剂Yohimbine的对接情况,得到了与文献报道相吻合的结果.同时对接研究结果发现,在α2A-肾上腺素受体的结合位点周围的一个由色氨酸和两个苯丙氨酸组成的局部疏水区对抑制剂有稳定作用,并且天冬氨酸113作为氢键受体也对稳定抑制剂有重要作用.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VO
x
/ZrO
2
和K-VO
x
/ZrO
2
催化剂的结构与催化碳黑氧化性能
刘坚;赵震;徐春明
物理化学学报 2005, 21 (
02
): 156 -160. DOI:
10.3866/PKU.WHXB20050209
摘要
(
6896
)
PDF
(1754KB)(
3463
)
可视化
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两个系列不同V和K负载量的VOx/ZrO2和K-VOx/ZrO2催化剂.利用程序升温氧化反应(TPO)技术对VOx/ZrO2和K-VOx/ZrO2催化碳黑氧化的活性进行了考察.实验结果表明,当催化剂中V的负载量nV/nZr=4/100时, VOx/ZrO2催化剂的活性最好.添加K能显著改善VOx/ZrO2催化剂的活性,当K的添加量为nK∶nV∶nZr=1∶4∶100时,碳黑氧化的反应温度最低.催化剂的红外光谱和紫外-可见光谱表征的结果表明, nV/nZr=4/100时,催化剂的表面形成聚合的V物种浓度最大.由于聚合的V物种具有较强的氧化还原能力,因而能显著地降低柴油碳黑的氧化温度.当K-VOx/ZrO2催化剂中nK/nV超过1/4时,由于形成KVO3物种,催化剂表面原子的移动性减弱,因而催化活性降低.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重烷基苯磺酸盐的界面性质和驱油机理
张越;张高勇;王佩维;牛金平;关景财;谷惠先
物理化学学报 2005, 21 (
02
): 161 -165. DOI:
10.3866/PKU.WHXB20050210
摘要
(
6422
)
PDF
(1832KB)(
3360
)
可视化
重烷基苯磺酸盐是在三次采油中广泛采用的表面活性剂之一,但重烷基苯原料组成复杂导致最终磺化产物的驱油效果差异很大.实验通过柱层析的方法将重烷基苯分离成6个族组分,并对其中的二烷基苯、单烷基苯和二烷基茚萘满、烷基萘、多苯烷进行磺化,中和提纯后对各磺酸盐进行界面张力测定.通过对比不同矿化度下界面张力以及各组分复配后的界面张力,对原油等效烷烃数(EACN)以及各组分碳数最低值(nmin)测定,得出各组分之间协同效应的规律和复配机理,从而阐明了重烷基苯磺酸盐的驱油机理.通过研究十二烷基苯磺酸钠(LAS)与各组分之间的复配作用对上述规律和机理进行了进一步验证.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ClO与ClO自由基反应机理及电子密度拓扑分析
周俊红;曾艳丽;孟令鹏;郑世钧
物理化学学报 2005, 21 (
02
): 166 -172. DOI:
10.3866/PKU.WHXB20050211
摘要
(
6814
)
PDF
(1572KB)(
3335
)
可视化
利用密度泛函理论对ClO与ClO自由基反应机理进行了深入理论探讨,在B3LYP/6-311++G(3df)水平上对该反应体系的反应物、中间体、过渡态及产物进行了几何构型优化,对反应通道进行了IRC(内禀反应坐标)路径解析,计算了沿各反应通道的能垒和离解能,并进行了零点能校正.从量子拓扑学的角度,对反应通道IRC途径上一些重要点进行了电子密度拓扑分析,讨论了反应过程中化学键的断裂、生成以及键的变化规律,找到了反应途径的能量过渡态和结构过渡态.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熔体快速冷凝过程的微观结构演化
张弢;谷廷坤;齐元华
物理化学学报 2005, 21 (
02
): 173 -176. DOI:
10.3866/PKU.WHXB20050212
摘要
(
5416
)
PDF
(1697KB)(
2963
)
可视化
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技术研究了金属间化合物AuCu3熔体的双体分布函数、键对、多面体、配位数等在快速凝固条件下随温度的变化情况,详细考察了AuCu3中微观组团随温度的演化特点.结果表明,AuCu3熔体降温至700 K时双体分布函数的第二峰已发生劈裂,液态金属中已经产生了非晶态;同时液体中的键对数及多面体数与温度的关系都表明,在上述向非晶转变的过程中,AuCu3熔体的确发生了微观结构组态的变化,其中以液体中的缺陷多面体随温度变化最为剧烈.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高氯酸锂-乙酰胺新型二元熔盐电解质的谱学研究
陈人杰;吴锋
物理化学学报 2005, 21 (
02
): 177 -181. DOI:
10.3866/PKU.WHXB20050213
摘要
(
6700
)
PDF
(1682KB)(
3233
)
可视化
高氯酸锂与乙酰胺在适宜摩尔配比范围内可形成热稳定性良好、电化学性能优良的室温熔盐.从分析LiClO4与乙酰胺形成熔盐的作用机制出发,通过红外、拉曼光谱的谱学分析并应用非局部密度泛函理论方法进行量化计算对二者的相互作用进行了讨论.发现乙酰胺通过Li-O键与LiClO4中的Li+配位而破坏了LiClO4的离子键,形成很大的配位阳离子,削弱了阴阳离子间的库伦作用力;同时Li-O也导致乙酰胺分子间的氢键断裂,因而体系的共熔温度较之纯物质熔点显著降低,部分样品室温下以液体状态稳定存在.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新型磁性Fe
3
O
4
/EDTA复合纳米粒子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姜炜;李凤生;陈令允;杨毅;楚建军
物理化学学报 2005, 21 (
02
): 182 -186. DOI:
10.3866/PKU.WHXB20050214
摘要
(
6445
)
PDF
(1841KB)(
4601
)
可视化
采用氨羧络合剂EDTA对纳米磁性Fe3O4粒子进行表面改性,制备出能够螯合金属离子和放射性核素离子的磁性Fe3O4/EDTA复合纳米粒子.用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透射电子显微镜、光电子能谱、振动样品磁强计和原子吸收光谱对复合粒子进行了表观形貌、结构、磁学及螯合性能表征.结果表明,纳米磁性Fe3O4和EDTA之间能够有效地以化学键合方式进行复合.改性后,Fe3O4/EDTA纳米复合粒子可以对包括放射性金属离子在内的多种金属离子具有良好的络合效果.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血红蛋白在碳纳米管修饰碳糊电极上的直接电化学行为
李玉平;曹宏斌;张懿
物理化学学报 2005, 21 (
02
): 187 -181. DOI:
10.3866/PKU.WHXB20050215
摘要
(
6567
)
PDF
(2053KB)(
3507
)
可视化
利用吸附法将血红蛋白(Hb)固定在碳纳米管修饰碳糊电极表面,制成稳定的固载Hb碳纳米管修饰电极,研究了Hb在碳纳米管修饰电极上的直接电化学行为.固载Hb的碳纳米管修饰电极在pH=7.0的PBS(磷酸盐缓冲溶液)中有一对相当可逆的循环伏安氧化还原峰,为Hb血红素辅基Fe(Ⅲ)/Fe(Ⅱ)电对的特征峰.式电位为-0.160 V(vs SCE),随扫描速度变化很小.电子转移数为1.021,近似为一个辅基发生电子转移.Hb在碳纳米管修饰电极表面的电子转移常数为0.0816 s-1,远大于亚甲蓝作媒介体时Hb的电子转移反应速率常数.应用于过氧化氢、三氯乙酸和硝基苯等的电催化还原,固定在碳纳米管修饰碳糊电极的血红蛋白表现出稳定且较高的催化活性.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介质阻挡放电引发氮氧化物等离子体化学反应
孙琪;朱爱民;牛金海;徐勇;宋志民
物理化学学报 2005, 21 (
02
): 192 -196. DOI:
10.3866/PKU.WHXB20050216
摘要
(
6177
)
PDF
(1634KB)(
3234
)
可视化
在523 K介质阻挡放电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气体组分体系中NO的转化.实验表明,在无氧体系(NO/N2)中,转化的NO主要分解为N2和O2.在富氧(NO/O2/N2)条件下,由于NO和NO2的生成, NO的转化率最低.体系中加入C2H4(NO/C2H4/N2)时, NO转化率与NO/N2体系几乎一样,与NO相比,生成的O更易与C2H4作用,几乎没有NO2的生成.当C2H4和O2共存时(NO/O2/C2H4/N2),NO主要被氧化为NO2.当能量密度为125 J
&#
8226;L-1时, 与其它体系相比,NO/O2/C2H4/N2体系中NO转化率和NO2生成量最大,转化每个 NO分子能耗最小(61 eV).体系中C2H4主要被氧化为CO.四个体系中N2O的生成量都较少.讨论了介质阻挡放电条件下上述四个体系可能的反应机制.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电化学沉积羟基磷灰石过程晶体生长行为
胡仁;时海燕;林理文;庄燕燕;林昌健
物理化学学报 2005, 21 (
02
): 197 -201. DOI:
10.3866/PKU.WHXB20050217
摘要
(
5720
)
PDF
(1820KB)(
3099
)
可视化
采用恒电流电化学沉积方法从含钙与磷盐水溶液中直接在纯金属钛电极表面沉积纳米羟基磷灰石涂层,运用EDS、SEM、XRD、FTIR等方法对其进行表征. 重点考察了一种典型制备条件下钙磷沉积层的形貌、结构及组分随沉积时间的变化,进而探讨相应条件下电化学沉积羟基磷灰石涂层晶体生长过程的基本规律. 研究表明电化学沉积法可用于在医用金属表面直接涂覆含钙离子缺陷的纳米羟基磷灰石涂层,典型条件下涂层的生长规律为: (1)沉积过程中羟基磷灰石晶粒以c轴方向沿沉积面法线方向择优生长,且这一趋势延续整个沉积过程; (2)内层晶粒的生长受到外层晶粒生长的抑制, 对于同层的晶粒,当晶粒分布密集时,晶粒生长可能发生相互制约; (3)随沉积时间的延长,沉积量增加,而膜层的化学组成基本不发生变化.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柠檬酸铝溶液中铝的形态研究
林梅钦;宋锦宏;唐亚林;董朝霞;李明远;吴肇亮
物理化学学报 2005, 21 (
02
): 202 -204. DOI:
10.3866/PKU.WHXB20050218
摘要
(
8658
)
PDF
(1430KB)(
3294
)
可视化
采用27Al NMR法、渗析法与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研究了柠檬酸铝(AlCit)溶液中铝的形态及pH值的影响.结果表明,在AlCit溶液中存在两种形态的Al,一种是分子态AlCit,另一种是胶态Al, pH值增加时,分子态AlCit的量减少而胶态Al的量增加.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