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化学学报
物理化学学报
首页
期刊信息
刊物介绍
编委会
庆祝活动纪要
数据库收录
影响因子
获奖情况
投稿中心
在线投稿
投稿信息
读者中心
在线预览
专刊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全年目录
按栏目浏览
过刊浏览
征订启事
Email Alert
审稿中心
专家审稿
编委审稿
主编审稿
相关信息
联系我们
English
物理化学学报 2008 Vol.24
按期号、起始页码排序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导出引用
EndNote
Ris
BibTeX
显示/隐藏图片
Select
第24卷第1期目次
物理化学学报 2008, 24 (
01
): 0
摘要
(
2526
)
PDF
(1963KB)(
2609
)
可视化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EuB
6
的光电导率和能量损失函数谱的理论指认
姜骏;卞江;黎乐民
物理化学学报 2008, 24 (
01
): 1 -7. DOI:
10.1016/S1872-1508(08)60001-7
摘要
(
5364
)
PDF
(207KB)(
2901
)
可视化
基于更高精度的能带结构计算结果, 计算EuB6的光电导率和能量损失函数谱, 结果与实验一致. 通过具体计算找出在0-40 eV能量区间内所有可能发生的能带间电子跃迁, 在第一布里渊区中发生跃迁的区域和跃迁概率, 得到了各电子跃迁的始态和末态的单电子波函数. 利用计算结果详细分析了光电导率和能量损失函数各谱峰与能带间电子跃迁的联系. 在此基础上对实验测得的谱峰作出指认, 证实了Kimura等人根据实验结果所作经验指认的合理部分, 指出其中一些不准确的指认, 并补充了他们没有考虑到的一些对谱峰有重要贡献的电子跃迁.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烯烃分子在氢终止Si(100)-2×1表面的自由基链反应
延辉;苑世领;刘成卜
物理化学学报 2008, 24 (
01
): 8 -12. DOI:
10.3866/PKU.WHXB20080102
摘要
(
5580
)
PDF
(1377KB)(
2818
)
可视化
应用密度泛函理论(DFT)和从头计算分子动力学方法(ab initio MD)研究了不饱和烯烃在氢终止的Si(100)-2×1表面的自由基链反应. 计算表明, 自由基链反应中重要的一步是烷烃链自由基的氢抽提过程, 硅表面上邻近位置(the nearest neighbor, NN)的氢抽提比次邻近位置(the next-nearest neighbor, NNN)的氢抽提有一稍低的能垒. 从头算分子动力学显示, 过渡态的烷烃自由基与氢终止Si(100)-2×1表面上的氢原子能够很容易形成C—H键, 完成一个氢抽提过程, 同时在硅表面产生下一个孤电子, 继续引发链反应.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高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炭电极材料
杨静;刘亚菲;陈晓妹;胡中华;赵国华
物理化学学报 2008, 24 (
01
): 13 -19. DOI:
10.1016/S1872-1508(08)60002-9
摘要
(
7084
)
PDF
(291KB)(
3181
)
可视化
以核桃壳为原料, 采用同步物理-化学活化法制备活性炭(AC). 用氮气吸附法和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 对活性炭的孔结构和表面官能团进行了分析. 以活性炭为电极材料制备炭电极, 6 mol·L-1 KOH溶液为电解液组装成超级电容器, 利用恒电流充放电、循环伏安、交流阻抗等电化学测试方法研究其电化学性能及其与活性炭材料结构的关系. 结果表明, 实验电容器的内电阻、漏电流小, 循环充放电稳定性好, 容量保持率高; 活性炭的比电容随比表面积的增加而增大, 且与BET比表面积呈线性相关; 孔径在1.5-4 nm之间的孔表面有利于形成有效的双电层. 中等比表面积1197 m2·g-1炭样的比电容高达292 F·g-1, 80 mA充放电时, 电容器能量密度高达7.3 Wh·kg-1, 功率密度超过770 W·kg-1,峰值功率密度为5.1 W·g-1.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微波频率下氯化钠溶液电导率的非线性特性
黄卡玛;贾国柱;杨晓庆
物理化学学报 2008, 24 (
01
): 20 -24. DOI:
10.3866/PKU.WHXB20080104
摘要
(
6863
)
PDF
(444KB)(
3316
)
可视化
在微波频段研究了电磁场对氯化钠溶液电导率的影响. 运用不对称周期双阱势函数和Langvin方程描述了恒温条件下氯化钠溶液团簇结构中平均氢键的动力学行为, 由Bertolini公式建立团簇的平均氢键形成的概率变化与电导率变化的关系. 计算结果表明, 在恒温条件下, 当微波场的场强达到10 kV·m-1 时, 微波能会部分转化为团簇里分子间势能, 使得氯化钠溶液的电导率与电场强度有关, 这一结果与实验结果符合. 这种微波与氯化钠溶液的相互作用表现出强烈的非线性变化, 应该属于微波的非热效应范畴.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羟丙哌嗪分子印迹的固相萃取
耿利娜;康宁;宁周云;武利庆;李琰;孙立权;罗爱芹
物理化学学报 2008, 24 (
01
): 25 -31. DOI:
10.3866/PKU.WHXB20080105
摘要
(
6170
)
PDF
(694KB)(
2967
)
可视化
以L-羟丙哌嗪为模板分子, α-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 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 合成了羟丙哌嗪分子印迹聚合物, 利用该聚合物进行羟丙哌嗪固相萃取应用研究. 实验证明, 所合成的分子印迹聚合物具有良好的识别萃取模板分子羟丙哌嗪的能力, 能够用于羟丙哌嗪的富集浓缩, 而空白聚合物却不具备这样的特性. 考察了模板分子与其结构类似物苄基哌嗪、N-异丙基哌嗪和乙氧基羰基哌嗪的固相萃取分离情况, 研究表明, 虽然其中的苄基哌嗪在印迹材料上具有最强的保留, 但是通过先后使用不同的洗脱溶液实现了模板分子与苄基哌嗪的选择性分离.探讨了印迹识别机理,并用PM3 半经验计算机模拟方法进行了辅助分析验证.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一种新型包含平面四配位碳二硼有机化合物的理论研究
孙文秀;张聪杰
物理化学学报 2008, 24 (
01
): 32 -36. DOI:
10.3866/PKU.WHXB20080106
摘要
(
5483
)
PDF
(415KB)(
2768
)
可视化
采用B3LYP/6-311+G**方法, 研究了一种新型的包含平面四配位碳(ptC)二硼有机化合物C9B2H6的结构、稳定性和振动频率. 计算结果表明, C9B2H6结构的稳定性和两个硼原子的位置有很大关系, 硼原子起给予σ电子和接受π电子的作用. 在C9B2H6的15个异构体中, 最稳定的结构是具有C2v对称性的异构体(1,5), 在异构体(1,5)中, 两个硼原子位于同一个六元环中且与ptC相邻. 而且占据的π轨道说明异构体(1,5)具有10个π电子, 满足4n+2规则. 计算的核独立化学位移(NICS)值显示异构体(1,5)强的芳香性位于C9B2H6的两个三元环而不是两个六元环上.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基于噻吩和亚苯基合成的新物质的结构和电子性质
ZGOU Hsaine;HAMIDI Mohamed;LERE-PORTE Jean-Pierre;SEREIN-SPIRAU Francoise;BOUACHRINE Mohammed
物理化学学报 2008, 24 (
01
): 37 -40. DOI:
10.1016/S1872-1508(08)60003-0
摘要
(
4833
)
PDF
(864KB)(
2880
)
可视化
Theoretical study on the geometries and electronic properties of new conjugated compounds based on thiophene and phenylene was carried out. The theoretical ground-state geometries and electronic structures of the studied molecules were obtained using the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DFT) method at B3LYP level with 6-31G(d) basis set. The electronic properties were determined by ZINDO/s, CIS/3-21G(d), and TD//B3LYP/3-21G(d) calculations performed on the B3LYP/6-31(d) optimized geometries. The effects of the ring structure and the substituents on the geometries and electronic properties of these materials were discussed.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indicate how the electronic properties can be tuned by the backbone ring or side group and suggest these compounds as good candidates for opto-electronic applications.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同分异构体对苯和丁醇的偶极相互作用的影响
ARUL G.;JAAFAR Mohamad Suhaimi;PALANIAPPAN L.
物理化学学报 2008, 24 (
01
): 41 -46. DOI:
10.1016/S1872-1508(08)60004-2
摘要
(
5700
)
PDF
(358KB)(
2462
)
可视化
Sound velocity, density, and viscosity values were measured at 303Kin four binary systems of benzene + 1-, 2-, tert-, or iso-butanol. From these data, acoustical parameters, such as adiabatic compressibility, free length, free volume, and internal pressure were estimated using the standard relations. The results are interpreted in terms of molecular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components of the mixtures. Observed excess value in all the mixture indicates that the molecular symmetry existing in the system is highly disturbed by the nonpolar benzene molecules. Interaction energy terms of the statistical mixing are also verified for these binary systems and the dipole-dipole interactions are found to be predominantly present and are sharply affected by the isomeric forms of butanol.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苯乙烯与邻、间、对-二甲苯二元混合液的分子间相互作用
ALI Anwar;NABI Firdosa
物理化学学报 2008, 24 (
01
): 47 -54. DOI:
10.1016/S1872-1508(08)60005-4
摘要
(
4957
)
PDF
(174KB)(
3292
)
可视化
The densities (ρ), ultrasonic speeds (v), and refractive indices (n) of binary mixtures of styrene (STY) with m-, o-, or p-xylene, including those of their pure liquids, were measured over the entire composition range at the temperatures 298.15, 303.15, 308.15, and 313.15 K. The excess volumes (VE), deviations in isentropic compressibilities (⊿ks), acoustic impedances (⊿Z), and refractive indices (⊿n) were calculated from the experimental data . Partial molar volumes (V0φ,2) and partial molar isentropic compressibilities (K0φ,2) of xylenes in styrene have also been calculated. The derived functions, namely, VE, ⊿ks, ⊿Z, ⊿n, V0φ,2 , and K0φ,2 were used to have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intermolecular interactions occurring between the component molecules of the present liquid mixtures. The variations of these parameters suggest that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styrene and o-, m-, or p-xylene molecules follow the sequences: p-xylene>o-xylene>m-xylene. Apart from using density data for the calculation of VE, excess molar volumes were also estimated using refractive index data. Furthermore, several refractive index mixing rules have been used to estimate the refractive indices of the studied liquid mixtures theoretically. Overall, the computed and measured data were interpreted in terms of interactions between the mixing components.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H在Mg(0001)表面吸附、解离和扩散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吴广新;张捷宇;吴永全;李谦;周国治;包新华
物理化学学报 2008, 24 (
01
): 55 -60. DOI:
10.1016/S1872-1508(08)60006-6
摘要
(
7755
)
PDF
(1643KB)(
3962
)
可视化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的第一性原理方法, 同时结合Nudged Elastic Band方法, 系统研究了H2分子和H原子在Mg(0001)表面的吸附过程. 给出了H2分子的解离路径和势垒, 结果表明H2分子的吸附过程中仅存在物理吸附; 在给出H原子在Mg(0001)表面的吸附势能面的基础上, 进一步研究了H原子在Mg(0001)表面及体内的扩散过程. 计算发现, Mg(0001) slab存在表面效应, 且对H原子的表面扩散影响较明显. 在此基础上, 通过比较解离、扩散和放氢环节的激活能数据, 为H2分子的解离和氢化物的放氢过程是速控步骤这一结论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N掺杂
p
-型ZnO的第一性原理计算
陈琨;范广涵;章勇;丁少锋
物理化学学报 2008, 24 (
01
): 61 -66. DOI:
10.3866/PKU.WHXB20080111
摘要
(
8403
)
PDF
(813KB)(
4956
)
可视化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FT)的第一性原理平面波超软赝势方法, 计算了纤锌矿ZnO和N掺杂p-型ZnO晶体的电子结构, 分析了N掺杂p-型ZnO晶体的能带结构、电子态密度、差分电荷分布以及H原子和N2分子对p-型掺杂ZnO的影响.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N
5
H
5
异构体的结构与稳定性的理论研究
徐伯华;李来才;王欣;田安民
物理化学学报 2008, 24 (
01
): 67 -73. DOI:
10.3866/PKU.WHXB20080112
摘要
(
6180
)
PDF
(2938KB)(
3536
)
可视化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的B3LYP方法在6-311++G**基组水平上对N5H5氮氢化合物异构体可能存在的构型进行了几何优化, 得到23种稳定异构体, 并研究了这些异构体间可能的互变异构情况. 为了讨论N5H5异构体作为含能材料候选物质的可能性, 还采用了G3B3方法计算了能量, 并且计算了异构体的生成热(⊿Hf,298).结果表明, 在23种异构体中链状异构体最稳定, 四元环四氮烷异构体最不稳定, 存在一个N=N双键的异构体较同类异构体能量低, 较为稳定; N5H5氮氢化合物的生成热均为正, 其中异构体E1生成热最高. 估算了N5H5的摩尔体积, 由密度公式ρ=MT/Vmol,得到E1 的密度最大.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冷冻过程中胞内溶液均相成核温度的确定
陈聪;李维仲
物理化学学报 2008, 24 (
01
): 74 -78. DOI:
10.3866/PKU.WHXB20080113
摘要
(
4894
)
PDF
(203KB)(
2616
)
可视化
为了研究冷冻过程中胞内溶液均相成核温度下降值与平衡凝固点下降值的关系, 提出了一种求解变组元系统成核温度的方法, 并联合细胞脱水方程, 进行了数值求解. 研究发现, 甘油-氯化钠-水三元系统的均相成核温度下降与平衡凝固点下降存在如下的线性关系: ⊿Th=1.17⊿Tm, 表明水溶液均相成核温度与溶质有关.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交流阻抗法研究四羧基酞菁锌掺杂的二氧化钛半导体电极
张俊颉;吴敏;秦艳涛;陈蕊;蒋银花;孙岳明;杨朝晖
物理化学学报 2008, 24 (
01
): 79 -84. DOI:
10.3866/PKU.WHXB20080114
摘要
(
6085
)
PDF
(278KB)(
3383
)
可视化
用电沉积和丝网印刷法制备了纳米二氧化钛膜电极及四羧基酞菁锌(ZnPcTc)掺杂的多孔纳米二氧化钛半导体电极. 采用交流阻抗法(EIS)对二氧化钛膜的电子传输性能以及界面性质进行了表征, 确定了各阻抗弧对应的电极过程. 采用合理的模型计算了电极的电子传输动力学参数. 结果表明, 掺杂ZnPcTc后, 膜电阻明显降低, 且电极-电解液界面电容有所增大, 有利于TiO2电极在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器件中的应用.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经验模态分解对瞬态电化学响应的滤波处理
赵永韬;燕尽尘
物理化学学报 2008, 24 (
01
): 85 -90. DOI:
10.3866/PKU.WHXB20080115
摘要
(
4556
)
PDF
(262KB)(
2479
)
可视化
用经验模态分解(EMD)对恒电量瞬态响应信号进行滤波处理. 通过计算机仿真实验评估EMD的滤波效果. 为了提高EMD滤波的实用性和减少滤波过程的主观性, 仿真实验主要针对混迭了白噪声、高频噪声和市电干扰以及上述混合噪声的恒电量瞬态响应. 在此基础上, 阐述了EMD滤波对多个时间常数恒电量瞬态响应的重要性, 并利用电化学阻抗谱结果验证了EMD滤波后的恒电量频谱. 结果表明, 经过EMD滤波的恒电量频谱和EIS有很好的相关性. 恒电量瞬态响应的EMD滤波, 采用前两项内在模函数(IMF)和IMF4的50 Hz成分置零的固定模式, 可以获得满意的滤波结果.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278.15-313.15 K下糖-水二元体系的介电常数
陈玉娟;卓克垒;康磊;徐四姣;王键吉
物理化学学报 2008, 24 (
01
): 91 -96. DOI:
10.3866/PKU.WHXB20080116
摘要
(
6436
)
PDF
(197KB)(
2942
)
可视化
测定了D-(-)-果糖、D-(+)-葡萄糖、D-(+)-半乳糖、D-(+)-木糖和D-(-)-核糖五种糖的水溶液在不同质量摩尔浓度和不同温度下的介电常数(D). 结果表明, 在一定温度下, 这些糖的水溶液介电常数对数值都随糖浓度的增大而减小; 在一定糖浓度时, 介电常数值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果糖、葡萄糖、半乳糖和木糖水溶液的介电常数(D)随温度的变化均满足关系式: lgD=A1-B1(T-298.15), 而核糖水溶液则符合: lgD=A2-B2(T-298.15)+C2(T-298.15)2. 此外, 这五种糖的水溶液的介电常数与摩尔分数(x)满足关系式: lg(D/D0)=-B3x. 在相同温度和浓度时, 介电常数的大小顺序通常为: 水>半乳糖-水>果糖-水>葡萄糖-水≥木糖-水(而核糖较特殊).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碳纳米管负载纳米TiO
2
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
吴玉程;刘晓璐;叶敏;解挺;黄新民
物理化学学报 2008, 24 (
01
): 97 -102. DOI:
10.3866/PKU.WHXB20080117
摘要
(
8268
)
PDF
(693KB)(
4116
)
可视化
采用溶胶-凝胶法, 以钛酸丁酯为原料, 将纳米TiO2负载在碳纳米管(CNTs)表面, 制备了CNT-TiO2光催化复合材料. 通过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手段研究了复合颗粒的形态结构及包覆情况, 通过UV-Vis漫反射谱分析比较了纯TiO2和CNT-TiO2的吸光性能, 并研究了不同温度热处理的CNT-TiO2光催化剂在紫外光照射下对甲基橙光催化降解的性能. 结果表明, 纳米TiO2颗粒以锐钛矿相存在, 紧密地包附在碳纳米管的管壁上, CNT-TiO2在紫外-可见光波长范围内均有较好的吸光性能, 450 ℃热处理后的复合光催化剂CNT-TiO2比纯TiO2对甲基橙光降解有更高的光催化活性.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含二茂铁离子液体电容器的电化学性能
孙国华;李开喜;范慧;谷建宇;李强;刘越
物理化学学报 2008, 24 (
01
): 103 -108. DOI:
10.3866/PKU.WHXB20080118
摘要
(
6259
)
PDF
(331KB)(
3195
)
可视化
对以含二茂铁(ferrocene, Fc)离子液体1-乙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1-ethyl-3-methylimidazolium tetra-fluoroborate, [BMIm]BF4)作为电解液, 高比表面积的多孔炭作为电极材料构成的电容器的电化学行为进行了探讨. 循环伏安和恒流充放电测试结果表明,含二茂铁离子液体在多孔炭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并且该氧化还原反应是扩散控制, 高度可逆的过程. 0.01 mol·L-1 [BMIm]BF4/Fc在电流密度为1 mA·cm-2时的平均比电容为163 F·g-1, 比纯[BMIm]BF4的比电容高63%. 平均比电容的增加表明由Fc参与的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的法拉第电容对电容器的总电容有很大的贡献. 同时, 以0.01 mol·L-1 [BMIm]BF4/Fc作电解液的电容器的功率密度为400 W·kg-1, 能量密度高达37.5 Wh·kg-1, 达到了电池的水平.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降解前后异枝麒麟菜硫酸多糖对草酸钙晶体生长的调控作用
王淼;于海燕;欧阳健明
物理化学学报 2008, 24 (
01
): 109 -114. DOI:
10.3866/PKU.WHXB20080119
摘要
(
4429
)
PDF
(1063KB)(
2594
)
可视化
采用过氧化氢法降解产于印尼的海藻异枝麒麟菜硫酸多糖(ESPS). 降解前ESPS的平均分子量为1410000, 硫酸基(OSO2-3)含量为16.0%(w); 而降解后其分子量显著下降至4819, 硫酸基含量则略微下降至15.2%. 采用体外模拟方法研究了降解前后ESPS对草酸钙晶体生长的抑制作用.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衍射(XRD)结果表明, 降解后ESPS能使一水草酸钙(COM)晶体数量进一步减少, 晶粒尺寸进一步减小. 当降解ESPS浓度从0.006 g·L-1分别增加到0.010 和0.050 g·L-1时, COM晶体平均尺寸由11.5 μm×2.9 μm分别减小到9.2 μm×2.9μm 和6.0 μm×2.5 μm, 晶体数量由3357 mm-2分别减少到2298和1532 mm-2, COM 的(101)面衍射峰强度I(101)与(010)面对应的(020)衍射峰强度I(020)之比(I(101)/I(020))由5.54 分别增加到16.2 和20.0. 结果显示, 具有小分子量的降解ESPS对草酸钙晶体成核与生长的抑制效果明显优于大分子量的未降解ESPS.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3-氨基-1,2,4-三氮唑自组装膜对黄铜的缓蚀作用
徐群杰;万宗跃;印仁和;朱律均;曹为民;周国定;林昌健
物理化学学报 2008, 24 (
01
): 115 -120. DOI:
10.3866/PKU.WHXB20080120
摘要
(
6034
)
PDF
(277KB)(
2835
)
可视化
3-氨基-1,2,4-三氮唑(ATA)是一种环境友好型金属处理剂, 以其在黄铜表面制备了自组装单分子膜(SAMs), 用电化学方法研究ATA SAMs对黄铜的缓蚀作用及其吸附行为. 结果表明, ATA分子易在黄铜表面形成稳定的ATA SAMs, SAMs抑制了黄铜的阳极氧化过程, 改变了电极表面的双电层结构, 固/液界面双电层电容明显降低, 有良好的缓蚀效果. 研究结果还表明, ATA的吸附行为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式, 吸附机理是典型的化学吸附.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激光溅射法制备Pt/CNTs催化剂用于邻氯硝基苯的液相加氢反应
许兴中;杨建锋;李小年;严新焕
物理化学学报 2008, 24 (
01
): 121 -126. DOI:
10.3866/PKU.WHXB20080121
摘要
(
6114
)
PDF
(1088KB)(
3992
)
可视化
采用激光溅射法制备了碳纳米管负载铂(Pt/CNTs)催化剂, 并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能量散射谱(EDS)、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表征手段研究了Pt粒子在碳纳米管表面存在的状态、组成、结构等性质. 讨论了Pt/CNTs催化剂的不同制备条件对催化剂结构的影响, 并考察了催化剂对邻氯硝基苯液相加氢合成邻氯苯胺反应的加氢性能. 研究结果表明, 在激光电压为250 V, 绝对压力为300 Pa, 载体温度为25 ℃条件下制备的Pt/CNTs催化剂, 在不加脱卤抑制剂, 反应温度为60 ℃和氢气压力为1.0 MPa的条件下, 邻氯硝基苯转化率可以达到99.7%以上, 邻氯苯胺选择性可达到98.2%以上, 表现出较高的加氢性能和抑制脱卤性能.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Cu(001)表面CO吸附单层结构和电子态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赵新新;宓一鸣
物理化学学报 2008, 24 (
01
): 127 -132. DOI:
10.3866/PKU.WHXB20080122
摘要
(
5893
)
PDF
(542KB)(
3460
)
可视化
用密度泛函理论(DFT)研究了Cu(001)表面CO吸附单层的表面性质. 总能计算结果表明, 顶位结构总能最低, 相应位置的CO分子吸附能最大. 谷位吸附结构的衬底原子层间距相对于清洁表面的膨胀量约为10%, 从而导致了谷位吸附的不稳定性. 在顶位、桥位和谷位三个吸附结构中, C和Cu原子之间的距离dC-Cu分别为0.1868、0.1975和0.2231 nm, 对应的CO分子键长为0.1154、0.1165 和0.1175 nm. 计算了CO分子的态密度(DOS). 结果表明, 衬底与分子的作用主要是分子和金属轨道的杂化. 在吸附过程中, 电荷主要从碳原子的s轨道向p轨道转移. 在顶位、桥位和谷位吸附结构中, 每个碳原子内电荷的转移量分别为0.45e、0.54e 和0.55e. 衬底向吸附分子的电荷转移量不大, CO 吸附分子层为一绝缘层.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基于新型硅基化合物衍生物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李青;于军胜;李璐;蒋亚东;锁钒;占肖卫
物理化学学报 2008, 24 (
01
): 133 -137. DOI:
10.3866/PKU.WHXB20080123
摘要
(
5246
)
PDF
(244KB)(
2965
)
可视化
利用真空蒸镀方法, 以两种新型硅基化合物同族衍生物材料BMPSiE(1,2-bis(1-methyl-2,3,4,5-tetraphenyl-1H-Silole-1-yl)ethane)和BMPThSi(1,1’-dimethyl-3,3’,4,4’-tetraphenyl-2,2’,5,5’-tetra(thiophen-2-yl)-1,1’-bi(1 H-silole))为发光层, NPB(N,N’-diphenyl-N,N’-bis (3-methylphenyl)-1,1’-biphenyl-4,4’-diamine)和Alq3(tris (8-hydroxyquinolinolato) aluminum)分别为空穴和电子传输层, 制备了结构简单的高亮度电致发光器件, 表征了器件的光电性能, 并通过器件的能级结构对器件的发光机理进行了讨论. 结果表明, 驱动电压为20 V时, BMPSiE和BMPThSi的三层结构的器件最大亮度分别为9991.9 和15261.5 cd·m-2, 流明效率分别为0.36 和0.31 lm·W-1. 器件发光光谱谱峰位于483和495 nm处, 分别为BMPSiE和BMPThSi的特征光谱, CIE(国际发光照明委员会)色度图坐标为(0.202, 0.337)和(0.246, 0.419),且不随外加电压的改变而变化.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咪唑啉衍生物缓蚀剂对碳钢在CO
2
盐水中的缓蚀机理
刘福国;杜敏;张静;仇萌
物理化学学报 2008, 24 (
01
): 138 -142. DOI:
10.3866/PKU.WHXB20080124
摘要
(
5455
)
PDF
(512KB)(
2788
)
可视化
采用极化曲线和交流阻抗研究新合成咪唑啉衍生物缓蚀剂对碳钢在饱和CO2盐水中的缓蚀性能和机理. 计算了缓蚀效率和热力学参数. 缓蚀效率随着缓蚀剂浓度增大而增加, 但随着温度增加先增加后降低. 咪唑啉衍生物在碳钢表面的吸附符合Langmuir等温式. 电化学结论由量子化学计算补充说明.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四苯基卟啉镁的合成、表征及光化学性质
张鹏燕;张建斌;于熙昌;张凌伟;魏雄辉
物理化学学报 2008, 24 (
01
): 143 -146. DOI:
10.3866/PKU.WHXB20080125
摘要
(
6294
)
PDF
(213KB)(
2847
)
可视化
提出一种以乙酸镁和乙酸钠为原料合成四苯基卟啉镁(MgTPP)的新方法, 合成样品以柱层析法进行分离纯化. 分离产物经UV-Vis、1H-NMR、MALDI-TOF-MS(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等技术表征, 确定为MgTPP. UV-Vis光谱分析结果表明, 四苯基卟啉镁的Soret 吸收带为424 nm, Q 吸收带为563 nm 和602 nm. 此外, 光照对MgTPP的二氯甲烷溶液光谱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 经光照射后MgTPP的UV-Vis光谱的Soret吸收带吸收强度明显降低, 同时, 经550 nm的光激发产生的荧光有明显的猝灭. 对光照后的MgTPP样品进行MALDI-TOF-MS分析, 发现有新的质核比(m/z)出现, 其为668, 这一结果表明, 在光照条件下, MgTPP分子可能与氧分子发生光化学作用, 形成MgTPP与氧的复合物MgTPP-O2.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铝阳极氧化膜的半导体特性
赵景茂;谷丰;赵旭辉;左禹
物理化学学报 2008, 24 (
01
): 147 -151. DOI:
10.3866/PKU.WHXB20080126
摘要
(
6005
)
PDF
(212KB)(
3307
)
可视化
采用Mott-Schottky理论结合氧化膜点缺陷模型(PDM)研究了工业纯铝L2阳极氧化膜的半导体性质, 分别计算了沸水封闭和重铬酸钾封闭后阳极氧化膜的施主浓度、氧空穴扩散系数及平带电位. 结果表明, 铝阳极氧化膜封闭前后都具有n型半导体性质, 且施主浓度随着电压的升高呈指数递减. 使用不同方法封闭的阳极氧化膜的氧空穴扩散系数为(1.12-5.53)伊10-14 cm-2·s-1, 封闭后阳极氧化膜平带电位降低.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纳米镍包覆超细铝复合粉末的氧化性能
程志鹏;杨毅;王毅;李苗苗;李凤生
物理化学学报 2008, 24 (
01
): 152 -156. DOI:
10.3866/PKU.WHXB20080127
摘要
(
5159
)
PDF
(1393KB)(
3216
)
可视化
通过置换还原法, 快速、简洁、定量地制备出了纳米镍包覆的超细铝粉复合粉末.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热重分析(TGA)、差示扫描量热(DSC)和X射线衍射(XRD)等分析手段对原料Al粉和复合粉末的形貌及其氧化性能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 原料Al粉在1050 ℃时增重率为122%, 当包覆的纳米镍粉质量分数为0.75%时, 可以使铝粉在1050 ℃时的增重率达到135%, 并且随着镍粉含量的增加, 铝粉的增重率进一步提高. 当镍的质量分数达到8.93%时, 复合粉末在约1000 ℃时出现点火燃烧现象. 纳米镍粉的氧传递对促进超细铝粉的氧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聚乙烯醇辅助合成CdS纳米线及其表征
盖红德;吴佑实;吴莉莉;石元昌;井敏;邹科
物理化学学报 2008, 24 (
01
): 157 -160. DOI:
10.3866/PKU.WHXB20080128
摘要
(
5416
)
PDF
(1437KB)(
3253
)
可视化
以聚乙烯醇为辅助剂, 使用溶剂热法成功制备CdS纳米线, 并用XRD、TEM、HRTEM、UV-Vis和PL(荧光)发射谱等方法对样品进行表征. 结果表明, 该法制备的CdS纳米线为六方纤锌矿结构, 直径为70 nm, 长约10 μm, 沿[001]晶向择优生长, 具有量子禁域效应. 同时, 根据对比实验结果提出了CdS纳米线的聚合物辅助生长机理.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微量热法研究碱土金属离子与18-冠-6结合的热力学常数
刘鹏;李曦;潘牧
物理化学学报 2008, 24 (
01
): 161 -164. DOI:
10.3866/PKU.WHXB20080129
摘要
(
5324
)
PDF
(210KB)(
3196
)
可视化
通过微量热法研究了18-冠-6与碱土金属离子结合过程. 根据反应后的平衡关系, 求出反应平衡常数、焓、熵和吉布斯自由能变化. 金属离子由原来溶剂化的游离态变为与18-冠-6以静电力结合, 体系的能量降低, 放出了热量;同时由原来的自由运动变为被限制在冠醚孔穴内, 自由度减小, 熵值减少. 冠醚内的氧原子能够紧紧地围绕着半径为138 pm的Ba2+, 而离子半径较小的其它离子, 围绕得不够紧密, 与氧原子之间的作用力变小. 从Be2+、Mg2+、Ca2+、Sr2+到Ba2+, 与冠醚结合的放热增加, 平衡常数也逐渐增大.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LiNi
0.5
Mn
1.5
O
4-
x
F
x
高电压电极高温保存下的电化学行为
杜国栋;努丽燕娜;冯真真;王久林;杨军
物理化学学报 2008, 24 (
01
): 165 -170. DOI:
10.3866/PKU.WHXB20080130
摘要
(
5480
)
PDF
(760KB)(
3109
)
可视化
采用溶胶-凝胶法结合高温热处理制备了锂离子电池用5 V正极材料LiNi0.5Mn1.5O4-xFx(x=0, 0.1). 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低温氮吸附法(BET)表征了粉体材料的结构、表面形貌和比表面特性, 并以其为正极材料装配电池后, 在85 ℃下高温保存24 h, 测量了保存前后电池的一系列电化学性质变化. 结果表明, 高温保存时电池开路电压会因自放电而较快地下降. 材料的比表面积和氟掺杂显著地影响电池的电压保持能力. 比表面积愈大, 电压保持时间愈短. 氟掺杂有利于提高电池在高温条件下的电压稳定性, 并可以改善电极与电解液之间的界面性质,使充放电性能更好.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高比表面SiC的合成及其在CO氧化反应中的应用
詹瑛瑛;蔡国辉;郑勇;沈小女;郑瑛;魏可镁
物理化学学报 2008, 24 (
01
): 171 -175. DOI:
10.3866/PKU.WHXB20080131
摘要
(
5578
)
PDF
(235KB)(
3182
)
可视化
采用蔗糖为碳源, 正硅酸乙酯(TEOS)为硅源, 分别以草酸、硝酸铁、硝酸镍为催化剂, 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碳化硅前驱体, 考察了制备过程中催化剂的种类以及反应温度和时间对凝胶形成的影响. 发现以硝酸铁为催化剂最有利于凝胶的形成, 碳/硅物质的量比为4的前驱体在氩气气氛1350 ℃下加热10 h, 碳热还原反应趋于完成. 以该条件下合成的多孔碳化硅(比表面积133 m2·g-1)作为催化剂载体, 通过等量浸渍法获得Pt/SiC催化剂, 将其应用于一氧化碳氧化的模型反应中. 研究结果表明该催化剂有较好的催化活性和稳定性. 引入镍助剂的PtNi/SiC催化剂能进一步提高一氧化碳催化氧化反应的活性.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奥扎格雷的晶体结构和酸碱性质
杨维春;剧川川;凡素华;孙豪岭;王科志
物理化学学报 2008, 24 (
01
): 176 -178. DOI:
10.3866/PKU.WHXB20080132
摘要
(
5655
)
PDF
(580KB)(
2840
)
可视化
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测定了奥扎格雷的晶体结构. 晶体属正交晶系, 空间群为P212121, 晶胞参数为a=0.62522(6) nm, b=0.91897(8) nm, c=1.95789(18) nm, V=1.12492(18) nm3, Z=4. 通过紫外光谱和荧光光谱pH滴定研究了其基态和激发态酸碱性质, 测定了奥扎格雷的基态和激发态酸式电离常数. 结果表明奥扎格雷是一个pH诱导的荧光分子开关.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Sr
2
SiO
4
:Eu
3+
发光材料的制备及其光谱特性
李盼来;杨志平;王志军;熊志军;郭庆林
物理化学学报 2008, 24 (
01
): 179 -182. DOI:
10.3866/PKU.WHXB20080133
摘要
(
5872
)
PDF
(395KB)(
3512
)
可视化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Sr2SiO4:Eu3+发光材料. 测量了Sr2SiO4:Eu3+材料的激发与发射光谱, 发射光谱主峰位于618 nm处;监测618 nm发射峰时, 所得激发光谱主峰分别为320、397、464 和518 nm. 研究了Sr2SiO4:Eu3+材料在618 nm的主发射峰强度随Eu3+浓度的变化情况. 结果显示, 随Eu3+浓度的增大, 发射峰强度先增大; 当Eu3+浓度为7%时(x), 峰值强度最大; 而后随Eu3+浓度的增大, 峰值强度减小. 在Eu3+浓度为7%的情况下, 研究了电荷补偿剂Li+的掺杂浓度(x(Li+))对Sr2SiO4:Eu3+材料发射光谱强度的影响. 结果显示, 随x(Li+)的增大, 材料发射光谱强度先增大后减小, 当x(Li+)为8%时, 峰值强度最大.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在SDS-PVP团簇软模板中自组装多脚状金纳米粒子
王纯荣;方云;李波
物理化学学报 2008, 24 (
01
): 183 -186. DOI:
10.3866/PKU.WHXB20080134
摘要
(
5610
)
PDF
(832KB)(
3080
)
可视化
利用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与聚乙烯吡咯烷酮(PVP)组成的团簇为软模板, 在微波辅助下以柠檬酸钠为还原剂快速还原氯金酸生成金晶并自组装成多脚状金纳米粒子. TEM结果显示, 得到回转直径约为50 nm的多脚状纳米结构, 电子衍射(ED)证实其为多晶结构. XRD结果表明, 该多脚状金纳米结构主要沿(111)晶面生长, 构成该纳米结构的晶粒尺寸约为12.7 nm. SDS与PVP组成的团簇结构对金纳米粒子的形貌有显著影响, 固定PVP浓度时, 随着SDS浓度增大, 金纳米粒子的形貌由球形向多脚状转变, 同时还原产物水溶液的UV-Vis光谱在800 nm附近的吸收逐渐增强.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第24卷第2期目次
物理化学学报 2008, 24 (
02
): 0
摘要
(
2455
)
PDF
(1733KB)(
2520
)
可视化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苯乙烯桥联的三苯烯的电子结构和荧光光谱
陈思聪;王宇;陈珏晓;滕启文
物理化学学报 2008, 24 (
02
): 187 -192. DOI:
10.1016/S1872-1508(08)60007-8
摘要
(
5183
)
PDF
(382KB)(
2775
)
可视化
以苯乙烯桥联的三苯烯分子为模型化合物, 自行设计一系列分子, 用半经验AM1方法和密度泛函理论在B3LYP/3-21G水平上对其进行结构优化. 在B3LYP/3-21G优化构型基础上, 用INDO/CIS和B3LYP/3-21G方法计算其电子吸收光谱和碳原子化学位移. 结果表明, 母体化合物中取代基的数目、供电子能力和立体效应将影响其LUMO-HOMO(最低空轨道-最高占据轨道)能隙、空穴注入性能及热稳定性. —CN和—OH的存在将使化合物电子吸收光谱的第一吸收峰及主要吸收峰与母体相比发生红移. —CN上的C原子受N原子影响化学位移出现在低场, 与—CN相连的C原子由于具有较大的电子云密度化学位移向高场移动, 骨架上的C原子化学位移基本保持不变.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大长径比ZnS纳米线的制备、结构和生长机理
邓战强;齐俊杰;张跃;廖庆亮;黄运华;曹佳伟
物理化学学报 2008, 24 (
02
): 193 -196. DOI:
10.1016/S1872-1508(08)60008-X
摘要
(
7232
)
PDF
(882KB)(
3339
)
可视化
通过碳热辅助化学气相沉积法, 以Au作为催化剂, 在较低温度(800 益)制备了ZnS纳米线, 其尺寸均匀, 表面光滑, 直径约为40 nm, 具有很大的长径比, 是典型的单晶纤锌矿六方结构. 高分辨透射电镜和选区电子衍射分析表明, 纳米线的生长方向为[1100], 与已报道的生长方向不同. 纳米线的生长是由气-液-固(vapor-liquid-solid)机理控制的.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甲烷部分氧化反应过程中的振荡行为
任秀彬;李换英;郭向云
物理化学学报 2008, 24 (
02
): 197 -200. DOI:
10.1016/S1872-1508(08)60009-1
摘要
(
5244
)
PDF
(339KB)(
2743
)
可视化
采用Monte Carlo方法模拟了甲烷催化部分氧化反应过程中的振荡行为. 根据Langmuir-Hinshelwood表面反应机理,建立了相应的Monte Carlo模型. 结果表明,产物生成速率和表面物种的覆盖度表现出明显的振荡行为, 金属催化剂表面的快速氧化和缓慢还原是导致振荡产生的主要原因.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Sb在Au电极上不可逆吸附的电化学过程
吴启辉;甄春花;周志有;孙世刚
物理化学学报 2008, 24 (
02
): 201 -204. DOI:
10.1016/S1872-1508(08)60010-8
摘要
(
5609
)
PDF
(174KB)(
2606
)
可视化
用电化学循环伏安法和电化学石英晶体微天平(EQCM)技术研究了Sb在Au电极上不可逆吸附的电化学过程. 研究结果表明, 在-0.25 V到0.18 V(vs SCE)范围内, Sb可在Au电极上稳定吸附, 并且在0.15 V附近出现特征氧化还原峰. 根据EQCM实验数据, 在电位0.18 V时, Sb在Au电极上的氧化产物是Sb2O3; 同时Sb的吸附阻止了电解液中阴离子和水在Au电极上的吸附. 当电极电位超过0.20 V时, Sb2O3会被进一步氧化成Sb5+化合物, 同时逐渐从Au电极表面脱附.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