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边高峰,黄华,占玲玲,吕晓静,曹枫,张诚,张玉建. 有机荧光分子2-氰基-3-(3, 4-二甲氧基苯基)-2-丙烯酰胺的可逆压致变色和质子刺激响应性能[J]. 物理化学学报, 2016, 32(2): 589 -594 . |
[2] |
赵祥华,黎小胜,周莉,吴娜娜,杨性坤,袁顺东,丁冬雪,许辉. 一种基于2, 2'-二吡啶胺功能化的新型空间位阻型9, 9'-二芳基芴的设计、合成及其光电性质研究[J]. 物理化学学报, 2015, 31(10): 1971 -1976 . |
[3] |
马驰骋, 蒲敏, 卫敏, 李军男, 李志宏. L-缬氨酸旋光异构的两种光反应可能途径[J]. 物理化学学报, 2012, 28(08): 1830 -1836 . |
[4] |
岳岩, 许慧侠, 郝玉英, 解晓东, 屈丽桃, 王华, 许并社. 室温磷光材料二(2-苯基吡啶)(2-(2-吡啶)苯并咪唑)合铱(III)的合成及光电特性[J]. 物理化学学报, 2012, 28(07): 1593 -1598 . |
[5] |
孙海涛, 田晓慧, 元以中, 孙金煜, 孙真荣, 卓小玲. 乙烯基噻吩共轭螺噁嗪化合物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J]. 物理化学学报, 2011, 27(08): 1847 -1853 . |
[6] |
孙希媛, 杜际广, 蒋刚. PdO0,±1, PdH0,±1及PdOH分子结构和电子性质的从头计算[J]. 物理化学学报, 2010, 26(02): 436 -440 . |
[7] |
雷永林, 霍冀川. 烷基取代对罗丹明的电子结构与光谱的影响[J]. 物理化学学报, 2010, 26(02): 447 -452 . |
[8] |
阚蓉蓉;刘洪梅;叶原丰;李鹏;尹星;赵健伟. 外电场作用下寡聚苯分子导线的性质[J]. 物理化学学报, 2007, 23(05): 671 -675 . |
[9] |
乔颖欣;周家驹. 带有分子轨道能量的3D-QSAR对N-氨基咪唑的研[J]. 物理化学学报, 2006, 22(02): 209 -214 . |
[10] |
陈晓霞;王永成;耿志远;高立国;方冉;张兴辉. 气相中CrO2+和H2反应的理论研究[J]. 物理化学学报, 2006, 22(01): 59 -64 . |
[11] |
赵学庄;许秀芳. 分子的模糊对称性[J]. 物理化学学报, 2004, 20(10): 1175 -1178 . |
[12] |
任彦亮;万坚;刘俊军;万洪文. 卟吩垂直激发态的理论研究方法的比较[J]. 物理化学学报, 2004, 20(09): 1089 -1092 . |
[13] |
王珺;郭迎春;杨晓华;吴升海;刘煜炎;陈扬骎. CASSCF方法对H2O+激发态势能面的研究[J]. 物理化学学报, 2004, 20(08): 877 -881 . |
[14] |
李吉超;王春雷;钟维烈. 聚偏氟乙烯全反式分子链振动模式的研究[J]. 物理化学学报, 2003, 19(11): 1010 -1014 . |
[15] |
张建华;吴悦;庄友谊;张寒洁;李海洋;何丕模;鲍世宁;刘凤琴;奎热西 易卜拉欣;钱海杰. C2H2在Ru(1010)表面上的分子轨道对称性[J]. 物理化学学报, 2001, 17(07): 600 -60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