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徐来强,李佳阳,刘城,邹国强,侯红帅,纪效波. 无机钠离子电池固体电解质研究进展[J]. 物理化学学报, 2020, 36(5): 1905013 - . |
[2] |
Rahim Shah,Naveed Alam,Amir A.Razzaq,杨成,陈宇杰,胡加鹏,赵晓辉,彭扬,邓昭. 粘结剂对形貌各异的石墨负极电化学性能的影响[J]. 物理化学学报, 2019, 35(12): 1382 -1390 . |
[3] |
郑江波,陈智明,胡志诚,张杰,黄飞. 新型基于二氟苯并噻二唑和双噻吩丙烯腈共轭聚合物的设计、合成及光伏性能[J]. 物理化学学报, 2017, 33(8): 1635 -1643 . |
[4] |
柴晓燕, 朱才镇, 何传新, 张广照, 刘剑洪. 液态丙烯腈低聚物修复聚丙烯腈基碳纤维微孔缺陷[J]. 物理化学学报, 2014, 30(4): 753 -760 . |
[5] |
梁桂杰, 钟志成, 许杰, 张增常, 陈美华, 李在房, 和平, 候秋飞. 基于新型交联聚合物电解质的准固态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J]. 物理化学学报, 2012, 28(12): 2852 -2860 . |
[6] |
梁桂杰, 钟志成, 许杰, 徐卫林, 陈美华, 张增常, 李文联. 原位交联杂化型聚合物电解质膜的形成机理、结构模型及其电化学性能[J]. 物理化学学报, 2012, 28(09): 2057 -2064 . |
[7] |
陈朗, 饶睦敏, 李伟善, 许梦清, 廖友好, 谭春林, 易金. 尿素作为造孔剂对聚乙烯支撑的PAMS聚合物电解质性能的改进[J]. 物理化学学报, 2011, 27(07): 1689 -1694 . |
[8] |
傅婧, 林瑞, 吕洪, 王晓蕾, 马建新, 乔锦丽. 聚乙烯醇/聚乙烯吡咯烷酮碱性复合膜的制备及其性能[J]. 物理化学学报, 2010, 26(10): 2653 -2658 . |
[9] |
陈人杰;吴锋;李丽;邱新平;陈实. 高氯酸锂与1,3-氮氧杂环-戊-2-酮形成的二元熔盐电解质[J]. 物理化学学报, 2007, 23(04): 554 -558 . |
[10] |
吴玲丽;王世忠;梁营. La0.8Sr0.2Ga0.8Mg0.2O3与La0.8Sr0.2Ga0.8Mg0.15Co0.05O3电导的对比[J]. 物理化学学报, 2006, 22(05): 574 -578 . |
[11] |
张凯;傅强;黄渝鸿;周德惠. 聚苯乙烯微球表面接枝丙烯腈的研究[J]. 物理化学学报, 2005, 21(06): 673 -676 . |
[12] |
陈人杰;吴锋;梁宏莹;毛立彩. 高氯酸锂-乙酰胺/乙烯脲体系的二元熔盐电解质[J]. 物理化学学报, 2004, 20(03): 323 -326 . |
[13] |
李英;龚江宏;唐子龙;谢裕生;张中太. 氧化锆基固体电解质材料与温度无关的离子电导活化能[J]. 物理化学学报, 2001, 17(09): 792 -796 . |
[14] |
陆安慧;李文翠;郑经堂. 分子筛型PAN-ACF制备及表面结构的XPS研究[J]. 物理化学学报, 2001, 17(03): 216 -221 . |
[15] |
陈丽涛, 陈光巨, 傅孝愿. 乙烯基炔与一氧化氮反应机理的理论探讨[J]. 物理化学学报, 1998, 14(11): 1001 -100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