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蒋伟杰, 蒋航, 刘威, 管鑫, 李云兴, 杨成, 魏涛. Pickering乳液模板构建生物刺激响应性蛋白质微球[J]. 物理化学学报, 2023, 39(12): 2301041 - . |
[2] |
吴传丽, 梁文慧, 樊晶晶, 曹钰贤, 吴萍, 蔡称心. 氯化血红素分子对牛血清白蛋白电子传输能级的调控[J]. 物理化学学报, 2021, 37(3): 1912050 - . |
[3] |
邓静,马涛,常自伟,赵伟静,杨俊. 基于固体核磁共振方法的蛋白质组装体三维结构解析[J]. 物理化学学报, 2020, 36(4): 1905019 - . |
[4] |
Zhang Chengcheng, Crisci Ralph, Chen Zhan. 原位探测防污高分子材料与液体界面的分子结构[J]. 物理化学学报, 2020, 36(10): 1910003 - . |
[5] |
曹傲能. 蛋白质结构的“限域下最低能量结构片段”假说与蛋白质进化的“石器时代”[J]. 物理化学学报, 2020, 36(1): 1907002 - . |
[6] |
张长胜,来鲁华. 生物分子液-液相分离的物理化学机制[J]. 物理化学学报, 2020, 36(1): 1907053 - . |
[7] |
刘夫锋,范玉波,刘珍,白姝. ZAβ3和Aβ16-40亲和作用的分子机理解析[J]. 物理化学学报, 2017, 33(9): 1905 -1914 . |
[8] |
曹静思,陈飞武. 完全活性空间组态相互作用能量的拟合和外推[J]. 物理化学学报, 2017, 33(6): 1130 -1139 . |
[9] |
颜稔,赖璐,许子强,蒋风雷,刘义. 量子点与蛋白质相互作用热力学[J]. 物理化学学报, 2017, 33(12): 2377 -2387 . |
[10] |
侯静菲,杨延莲,王琛. 纳米材料-蛋白质界面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J]. 物理化学学报, 2017, 33(1): 63 -79 . |
[11] |
李松,刘夫锋,余林玲,赵彦娇,董晓燕. 硫黄素T对淀粉样β-蛋白质40聚集成核动力学的双重影响[J]. 物理化学学报, 2016, 32(6): 1391 -1396 . |
[12] |
叶青,胡仁,周剑章,叶艺文,许朝曦,林昌健,林种玉. BSA与羟磷灰石相互吸附的FTIR-ATR光谱[J]. 物理化学学报, 2016, 32(2): 565 -572 . |
[13] |
余大启, 涂豫海, 来鲁华. 细菌化学趋向性受体聚集体的相互作用[J]. 物理化学学报, 2014, 30(7): 1347 -1353 . |
[14] |
白姝, 常颖, 刘小娟, 刘夫锋. 海藻糖和氨基酸之间相互作用的分子动力学模拟[J]. 物理化学学报, 2014, 30(7): 1239 -1246 . |
[15] |
李咏, 周玮, 代志军, 陈渊, 王志明, 袁哲明. 基于序列特征筛选与支持向量回归预测蛋白质折叠速率[J]. 物理化学学报, 2014, 30(6): 1091 -109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