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化学学报 >> 2008, Vol. 24 >> Issue (03): 533-538.doi: 10.3866/PKU.WHXB20080332
刘守新; 陈孝云
收稿日期:
2007-08-03
修回日期:
2007-10-24
发布日期:
2008-03-10
通讯作者:
刘守新
E-mail:liushouxin@126.com
LIU Shou-Xin; CHEN Xiao-Yun
Received:
2007-08-03
Revised:
2007-10-24
Published:
2008-03-10
Contact:
LIU Shou-Xin
E-mail:liushouxin@126.com
摘要: 以4种表面化学性质相近, 而孔结构差异较大的活性炭(AC)为原料, 采用酸催化水解法合成了系列TiO2/AC复合催化剂, 考查活性炭孔结构对复合光催化剂活性的影响. 以苯酚为模型物, 考察了催化剂的活性;以低温(77 K)液氮吸附测定活性炭的比表面积、孔容和孔径分布;以Boehm滴定及元素分析定量表征活性炭表面化学性质. 以SEM观测复合催化剂表面TiO2的分散性能;以X射线衍射(XRD)、漫反射光谱(DRS)测试光催化剂晶相结构参数及光吸收阈值. 结果表明, 活性炭孔结构性质对TiO2/AC活性影响显著. AC1、AC2、AC3、AC4对TiO2活性提高的协同系数分别为1.55、2.03、1.28、1.43. 协同系数大小与接触界面面积变化值(⊿S)趋势相似. 具有发达的微孔及适量中孔结构的TiO2/AC复合光催化剂的催化活性最高.
刘守新;陈孝云. 活性炭孔结构对TiO2/AC复合光催化剂光催化活性的影响[J]. 物理化学学报, 2008, 24(03), 533-538. doi: 10.3866/PKU.WHXB20080332
LIU Shou-Xin; CHEN Xiao-Yun. Effect of Pore Structure of Activated Carbon on the Photocatalytic Activity of TiO2/AC Composite Photocatalyst[J]. Acta Phys. -Chim. Sin. 2008, 24(03), 533-538. doi: 10.3866/PKU.WHXB20080332
[1] | 曹玥晗, 郭瑞, 马敏智, 黄泽皑, 周莹. 活性位点电子密度变化对光催化CO2活化和选择转化的影响[J]. 物理化学学报, 2024, 40(1): 2303029 - . |
[2] | 张城城, 吴之怡, 沈家辉, 何乐, 孙威. 硅纳米结构阵列:光热CO2催化的新兴平台[J]. 物理化学学报, 2024, 40(1): 2304004 - . |
[3] | 徐涵煜, 宋雪旦, 张青, 于畅, 邱介山. 理论研究Cu@C2N催化剂表面上水分子对电催化CO2还原反应机理的影响[J]. 物理化学学报, 2024, 40(1): 2303040 - . |
[4] | 赖可溱, 李丰彦, 李宁, 高旸钦, 戈磊. 金属-有机骨架衍生的Ni-CNT/ZnIn2S4异质结用于光催化产氢及其电荷转移途径的确定[J]. 物理化学学报, 2024, 40(1): 2304018 - . |
[5] | 任书霞, 杨铮, 安帅领, 孟婕, 刘晓敏, 赵晋津. 高效光电调控钙钛矿量子点阻变存储性能[J]. 物理化学学报, 2023, 39(12): 2301033 - . |
[6] | 李景学, 于跃, 徐斯然, 闫文付, 木士春, 张佳楠. 电子自旋效应在电催化剂中的作用[J]. 物理化学学报, 2023, 39(12): 2302049 - . |
[7] | 牟嘉琳, 陈柳伶, 范君, 曾路, 江雪, 焦毅, 王健礼, 陈耀强. 基于活性组分微化学状态调控的高性能Rh/CeO2-ZrO2-Al2O3催化剂构筑及三效催化性能[J]. 物理化学学报, 2023, 39(12): 2302041 - . |
[8] | 吴倩, 高庆平, 单彬, 王文政, 齐玉萍, 台夕市, 王霞, 郑冬冬, 严虹, 应斌武, 罗永嵩, 孙圣钧, 刘倩, Hamdy Mohamed S., 孙旭平. 自支撑过渡金属海水电解析氧催化剂研究进展[J]. 物理化学学报, 2023, 39(12): 2303012 - . |
[9] | 张利君, 吴有林, Tsubaki Noritatsu, 靳治良. CeO2-Cu2O 2D/3D S型异质结界面促进有序电荷转移以实现高效光催化析氢[J]. 物理化学学报, 2023, 39(12): 2302051 - . |
[10] | 刘真, 孟祥福, 古万苗, 查珺, 闫楠, 尤青, 夏楠, 王辉, 伍志鲲. 组合掺杂引入新型、多种镉配位方式增强金纳米团簇的电催化性能[J]. 物理化学学报, 2023, 39(12): 2212064 - . |
[11] | 董少明, 普颖慧, 牛一鸣, 张蕾, 王永钊, 张炳森. 间隙碳调控Ni实现1,3-丁二烯高效加氢[J]. 物理化学学报, 2023, 39(11): 2301012 - . |
[12] | 万宇彤, 方帆, 孙瑞雪, 张杰, 常焜. 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用于光热催化CO2加氢反应:最新进展和展望[J]. 物理化学学报, 2023, 39(11): 2212042 - . |
[13] | 胡程, 黄洪伟. 压电极化增强光催化能源转化的研究进展[J]. 物理化学学报, 2023, 39(11): 2212048 - . |
[14] | 谢垚, 张启涛, 孙宏丽, 滕镇远, 苏陈良. 聚合物半导体光催化合成过氧化氢:光氧化还原中心的空间分离和协同利用[J]. 物理化学学报, 2023, 39(11): 2301001 - . |
[15] | 焦卓浩, 赵心远, 赵健, 谢瑶, 侯胜利, 赵斌. [Co3]簇基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实现“一石二鸟”高效催化CO2转化为噁唑烷酮[J]. 物理化学学报, 2023, 39(11): 2301018 - . |
|